閱讀歷史 |

第1096章 定音一錘 (第1/3頁)

加入書籤

南方士子不滿朝廷只在北方廣設官學,民間士子民怨沸騰,禮部衙堂門口,每日裡都有書生學子前往抗議。

這些士子們大都家園淵源,許多人家中長輩都有官身,再加上應天本就處在南邊,嚴格算來,整座應天府的人都可以算作南方人。

京城在南方,朝廷卻要在北方廣設學堂,招引平民入學。

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就連城中的百姓們的不滿都被煽動起來了,街頭巷尾對朝廷的這項決議議論紛紛。

若說先前北方士子弄出來的動靜只有五分,而今的動靜,卻是有十分了。

“朝廷此議,何其不公緣何我南方士子便參加不得恩科。這朝廷究竟是天下人之朝廷,還是隻是他北人的朝廷”已經有情緒激動的書生,說出了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同時,國子監中,一眾學子也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

國子監的生源為各州府提學舉薦,南北皆有。但因為整體文化氛圍的關係,大體上還是以南方人居多。

此時京中大儒,以劉三吾最為德高望重,此時的朝廷翰林官,在一定程度上是兼任著國子監教諭的。劉三吾這幾日數次來到國子監講學,兜售“國富而貧治,民愚則易治”的理論。

“商君曾言: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

“國為善,奸必多。”

“國富而貧治,曰重富,重富者強;國貧而富治,曰重貧,重貧者弱。”

“是以廣設學堂,乃奢靡不智弱國之舉。”

“天下百工百業,恰如城磚壘砌,高低堆疊,各安其分,方為高牆。”

“假使低處之磚皆欲堆於高處,高牆如何壘就空中樓閣,豈能久乎”

“是以妄使百姓皆認字讀書,便如欲建空中樓閣,必使百姓不安其分,此取禍之道也。”

“萬民安分,則天下自安。”

講臺上,劉三吾老老神在,敘述著自己的道理。講臺下,一眾國子監生之中,有許多人都在點頭。

劉三吾心中滿意,國子監生,可以說是大明讀書人之中流砥柱,只要國子監中大多數的學子心向自己,那麼基本上,也就代表天下學子和自己站在了一邊。

當然,也有學子對劉三吾所言表示了疑惑,如有些學子認為,劉三吾所言與此前周王殿下所教授的“國富論”有所出入。國富論認為,民富則國富,應藏富於民,而不是一昧節儉開支,弄什麼“國富而貧治”。

劉三吾則認為藏富於民,並非指的是將國庫的錢財用於開啟民智。所謂“藏富於民”,指的是國家應致力改善民生,使得百姓“家家戶戶皆有餘糧”,百姓若豐衣足食,即便國庫了無餘財,天下也是盛世。

而開啟民智,靡費甚重,卻沒有實際上的好處。百姓們渴求家中出讀書人,把孩子送到學堂,反而會使得百姓家中勞動力減少,降低了家庭種地做工的產出。

而且即便出身平民的讀書人數量多了,可每年能中舉做官的人數卻仍然只有那些。朝廷花費錢糧興辦官學,培養出了讀書人,實際上卻只是消耗了朝廷的錢財,培養出了一群高不成低不就的書生而已。

這些人考不上舉人進士,又讀了書,必定好高騖遠,久必生事。消耗了國庫的錢糧,抽調了百姓家中的勞動力,只為了做這樣的一件事,自是分外不智。

劉三吾是大儒,國子監的學生們即便再有見識,至多也不過只是還沒有出茅廬的毛頭小子而已,劉三吾這般剖析,他們自是無法進一步辯駁,其結果就是認同劉三吾“國富而貧治,民愚則易治”理論計程車子越來越多。

到最後,甚至有國子監生對朝廷的這項決議憂心忡忡,準備自發聚集同窗叩闕上書,警醒皇帝的。

自此,南方士子、國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