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27章 你們這些大名,也就是個村長罷了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就在藍玉兩日破三城之時,平安京的南邊,堺港。

“殿下,北朝幕府之中,雖有道衍和尚幫忙斡旋,但我看來,我等還是要做些準備。”已經初具規模的堺港租界衙門中,高啟對朱肅稟道。

“懷良政變、皇居大火之後,南朝勢力極衰,諸多依附於南朝的大名,皆投往北朝幕府。”

“其餘人等,必然也是人心惶惶,幕府若棄藍玉將軍而先攻我等,我等恐難抵當。總不能讓我等這五千餘人,替那些倭人擋在前頭吧?”

“不如先協助藤原,正朔人心,拉攏起一支由倭人組成的可用之軍,也好應急一二。”

“先生忽有此意,莫非是‘認祖歸宗’之舉已經有了成效?”朱肅好奇問道。

高啟是標準的文人,是素來不信任那些粗莽的倭人大名的。他會突然建議拉攏那些倭人組成軍隊,定然是事出有因。

“呵呵,殿下慧眼。”高啟聞言笑道。“確實薄有成效。”

“如今,已有十三家倭國大名,願意尊奉我華夏為先祖,且都已祭告了天地,在臣等的協助下,編制了族譜。”

“他們已經與藤原家一般,主動焚去了倭人服飾,主動束髮右衽,著我天朝衣冠。”

“這些人,臣以為,雖還是有首鼠兩端之輩,但仍是可以略加倚重。”

“居然已經有十三家?”朱肅有些訝異。在他看來,幕府的那些武士大名們,可是比公卿家更加死硬的死硬派。

高啟與藤原赴倭日久,拉攏了不少公卿,卻極少有武家大名願意投奔他們的。一方面是武士與公卿本身的矛盾本就深刻,公卿認為武士粗鄙不名,武士則覺得公卿目中無人。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武士所受到的教育,本就古板守舊,難以說服。也就是在如今自己這些明軍展示了自己的力量,且又成立了“瀛洲宣慰司”之後,才有倭人武士主動“認祖歸宗”,“投效華夏”。

畢竟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為“後龜山倭王”效力,和為“大明瀛洲宣慰司”效力,哪一個前途更加遠大。

“既然如此,且召集這些大名與武士吧。”朱肅站起身來。“國中允准設立宣慰司的聖旨傳來,已有數日。本王雖暫領瀛洲宣慰司使,但還是個光桿司令,宣慰司也只是空殼。”

“也是時候論功行賞,遴選人才充實宣慰司衙門,做一番大事業了。”

由於權臣藤原家的鼎力支援,朱肅如今,在南朝已經是一言九鼎。有他召集,南朝貴族大名均不敢違背,皆及時來到堺港租界,赴大明之會。

這還是這群倭人第一次進入堺港,看著這本來的荒僻之地,如今竟在這些明軍的手上,變得欣欣向榮:三道水泥高牆拔地而起,城牆上黑黢黢的虎蹲炮,將這個本來無險可守的港口防禦的水洩不通;無數盒子狀的水泥房屋星羅棋佈,看上去便堅固無比;巨大的港口停靠著來自大明的“鉅艦”,超過想象大小的倉庫以及整齊劃一的明軍,給了這群矮小的倭人們從未體驗過的“大明震撼”。

此處已經不是大和國了,已經成為了大明上國!上國神奇若此,怪不得楠木家的那一萬人丟了進去,卻連一抹水花也沒濺起來。

堺港租界衙門的階梯上,分別坐著大明皇帝陛下的第五子、吳王朱肅,以及大明皇帝賜封的倭奴王國新一代倭王,後龜山倭王。後龜山倭王是一個個子矮小的中年男子,早年來就被長慶天皇所壓制,故而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子。

這位倭王神情分外諂媚。再加上平平無奇的面容與矮小的身高,雖然倭人被素來教育“天皇便是當世神明”,但這位新上任的神明與旁邊丰神俊朗的大明五皇子一比,給人的感覺只有“不堪入目”這四字。

倭人對天皇一族的那一層濾鏡,輕而易舉的破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