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01章 興學之議 (第3/4頁)

加入書籤

,暫時只為百姓開蒙、只教讀書識字,常識算術。這樣,我大明需要投入的教學資源,自會大大降低。”

“在教學中,可以透過教材的設定,將各種希望百姓們知曉的基礎的道理、眼界,全都融會貫通到教材中去。”

“這些教材宋師已經在帶人編寫了……從這些小學裡畢業出來的學子,識文斷字,同時又知曉些粗淺的道理,有著較高的眼界,不至於是個睜眼瞎……但卻也不是儒家人。”

“小學學完之後,這些人有了識字的基礎,已經足以推動我大明許多方面的進展。之後再設定中學,而中學之中,教學則更加細分:除儒學外,格物、經濟、海事、醫療、天文、用兵、甚至是耕地之類的事,都能入內學習。”

“我新學早年間便曾提出過,‘專人專用’,讓專業的人去幹專業的事,杜絕外行指導內行……然而現在我大明的問題是,外行太多了,內行往往只有零星的那麼一兩個,所有事情,幾乎都是讓學儒的文官們去做。”

“一個讀了論語的官員,朝廷讓他去治水……他能治嗎治不了。沒那個能力好吧!”

“偶爾有幾個治水的官員,總結出了一些治水的經驗的,往往又在卸任之後,或者殯天之後,就把這經驗給丟了。不重視啊!即便偶爾有重視的寫成書冊流傳下來,後世往往也沒有太多人去看去學。”

“所以,朝廷不止要培養當官的儒生,也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我華夏千年,流傳下來的各種學識經驗,非止儒學,我們都要用這個學堂制度,將他給保護、傳承下去。”

“若是各行各業都有學識被傳承下來,我大明日後,才能在面對各種狀況之時,始終有得力之人可用。而這樣的學堂,那些腐儒反對作甚”

“他們只會覺得,農學,醫學,工學,商業……這些小道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並且赫然成為學堂主要內容。斯文掃地!”

“不會承認他們是儒學門人,自也不會對他們起對抗之心。即便對抗那也無妨,在專人專用的場景下,學儒的自然有學儒的去對抗。”

“而他們的弟子……他們難道,還能和專門學治水的比治水麼不是一條賽道了,自也不用理會他們。”

老朱點了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他的眼睛微微有些亮光,朱肅所說的,其實只是一個極為粗糙的框架,但即便只是框架,但卻也足夠讓人耳目一新。

“專人專用……大明是該走上這樣一條路子。似前宋那般,一股腦的將事情全交給讀書人做,最後搞砸了天下,咱大明可不能重蹈覆轍。”老朱道。

“咱和標兒準備革新翰林之制,使各行各業翹楚在朝中皆能做翰林,打的也就是這個主意。”他解釋給朱雄英聽。

這改革後的“翰林”,該是和後世“專家”差不多的定位了。朱雄英點了點頭表示明白,老朱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過,世上仍舊是以學儒做官為主流風氣,要想引導百姓們注目於其他學識和行業,還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

當下,還是主要先開設用於啟蒙的小學……大明能用來推進專科教學的人力資源,其實不多,沒有餘力去好高騖遠。

至於士林之中的反對之聲,暫時還能借助宋濂等大儒的名聲進行打壓。反正朝堂之上的反對者,已經被一次性打包處置完畢了。其他在野的陳腐儒士,短時間內仍只是跳樑小醜。

老朱和朱肅又商討了一些興學的細則,隨後,便說起了在西安的諸事。朱肅突然想起一事,問老朱道:“父皇在西安已逗留考察數月,莫非是已矚意,要遷都於此了麼”

老朱北巡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大明尋找一處適合遷都的場所……在西安忙了許久開啟民智的事,險些要將這事忘了。

“西安……工廠林立,百姓也算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