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48章 見龍卸甲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一出名為“見龍卸甲”的新戲,取材於《三國》故事中的“劉皇叔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這一回,大體故事也與三國故事一般,講的是曹操大軍壓境,劉皇叔劉備不忍拋棄百姓,遂攜民渡江,結果為曹軍所破,全軍潰散,其子阿斗亦走失於亂軍之中的故事。

幸賴有劉備麾下大將趙雲忠肝義膽,單騎救主,救出少主阿斗。

與之相類似的戲劇,其實現在已經有了,在應天府中,名為《長坂坡》的劇目早已在秦淮河邊傳唱甚廣,是經過了廣大百姓的考驗、確實為廣大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戲劇。這也是方孝孺與解縉二人選擇這個題材的原因。

然而,和應天城中所傳唱的《長坂坡》不同的是,這則名為《見龍卸甲》的劇目,卻遠沒有那般的浪漫豪壯,而是顯得有幾分壓抑。

全劇以趙雲的視點入手,從劉備困居荊州、面對曹操大軍壓境時的擔憂,趙雲、諸葛亮、張飛等皆勸劉備棄民逃生,劉備卻以為曹軍殘暴,寧願以螳臂當車,也決不願棄民而去。

此時的趙雲心中還是不解的、疑惑的,跟隨趙雲的視點,觀眾們一邊感受著劉備勢力所面臨的壓抑、趙雲心中所懷有的疑惑,臺下的大多數兵卒們,也不解於劉備為何如此的不聽良言,甚至有人認為劉備迂腐,在臺下叫嚷著,劉備竟然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直到由鬼力赤等韃靼俘虜扮演的“曹軍”襲來,觀眾們才知道了劉備的擔憂:曹軍殺人,劫掠,無惡不作,追來的他們如同來自地獄的惡鬼,人神共憤的樣貌與做派,簡直就是在挑戰臺下觀眾們的底線。觀眾們跟隨在亂軍中搜尋少主的“趙雲”視角,一點一點觀看著“曹軍”的惡行,終於所有人都無言了,知道了劉備所憂慮的究竟是因為什麼。

所有觀眾都咬牙切齒,為曹軍的所作所為而氣憤著。

壓抑的氣氛在甘夫人投井的時候到達了頂峰:為了不拖累趙雲,一介女流的甘夫人趁著趙雲不備直接赴死。看見趙雲救到了少主,本來正守護著甘夫人和少主阿斗的一眾荊州平民亦主動赴死,只願為趙雲和劉氏少主攔住幾個曹軍追兵。

觀眾們眼睛都紅了,性子急的常茂甚至忘了這是看戲,想要衝上臺去,把扮演“曹軍”的鬼力赤給拖下臺來打上一頓,得虧朱雄英和常升拉住了他,才沒能讓“鄭國公大鬧戲臺”這一出好戲上演。

不過這《見龍卸甲》的戲也到了最後的爽點,情緒被壓抑到極致的“趙雲”,彷彿順應觀眾們的情緒一樣爆發了,他義憤填膺,如同神將附體一般,憑藉著一腔血勇正氣,在曹軍之中大殺四方,把殘暴的曹軍殺的七零八落。

壓抑到極致的釋放最為爽快,這個發展,讓一眾觀眾們歡聲雷動,大呼過癮。

最後,趙雲帶著阿斗,奇蹟一般的回到了劉備身邊,全戲結束,一眾觀眾卻都意猶未盡,仍自久久沉浸在趙子龍“見龍卸甲”的神威中,不可自拔。

這部劇粗略去看,似乎與其藍本的劇目《長坂坡》無異。但其實,經過解縉與方孝孺這兩位大才子的妙筆,前半段曹軍的殘暴,與劉備軍雖然勢單力孤,卻仍然要死死護住百姓的悲壯,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比。

看完這出戏的觀眾最為強烈的印象,反而不是趙雲,而是“曹軍”的種種人神共憤的行徑,恨不得殺之而後快。而後來趙雲、張飛等人的“大發神威”,也彷如是為了對曹軍降下制裁一般,述說了仁義之師終會得勝、守護百姓,才會如英雄一般萬眾敬仰的道理。

在兩位大才子不著痕跡的渲染下,這一出軍中版本的《長坂坡》看似沒有什麼出路,卻潛移默化的教育了軍中的將士們:行惡事必然失敗,唯仁義方能無敵的道理。

“好,好戲!”常茂看的直呼過癮,與一眾觀眾們一起鼓掌不止,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