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2章 小子,我們那邊有沒有大黃魚?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下兩條。如果還想吃的話,待會兒咱們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吧!”

“大海那麼大,為何這種魚會如此稀少呢?”

“大黃魚之所以這麼稀有,除了生長緩慢以及繁殖難度大等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過度捕撈導致的。”

以前在大城市做牛馬的時候,周餘吃過大黃魚,所以專門查詢過相關資料。

聽到李二詢問,就當作談資講給了眾人聽。

其實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大黃魚還是非常多的。

如果用正常的捕撈方式進行捕撈,即便有影響,也不會這麼嚴重。

如今的大黃魚之所以這麼稀少,主要和明清時期,廣東地區發現一種敲罟捕撈大黃魚的方法有關。

大黃魚的腦中有兩塊骨頭,就像石頭一樣,也叫“耳石”或者“平衡石”。

“耳石”和大黃魚的身體平衡息息相關。

如果遇到聲波震動,大黃魚的兩顆耳石就會產生共振。

然後就會導致大黃魚身體失去平衡,或是昏死向上漂浮。

於是人們就利用大黃魚的這個特點,採取猛烈敲擊竹竿的方式,透過這些水下聲波將大黃魚震暈,然後漁夫們再對漂浮上來的魚進行捕撈,無論大魚小魚,全部一鍋端。

由於此種方式捕魚效率極高,所以很快傳遍沿海地區,越來越多的漁民紛紛採用敲罟的方式。

“小子,我們那邊有沒有大黃魚?”

聽完周餘的講述,李二頓時就興奮的站了起來。

大黃魚的售價,他剛才可是聽得分明。

如果大唐那邊也有大黃魚,搞到現代售賣,肯定能狠狠撈上一筆。

到時候有了錢,不論糧食、布匹還是其他大唐缺少的東西,就都能從現代購買了。

反正大海寬廣,只要自己控制捕撈的數量,對大唐幾乎沒什麼影響。

“有倒是有,不僅有,而且還有很多。以那邊的捕撈水平,根本就不用擔心過度捕撈的問題。只是大黃魚生長在海里,即便可以大量捕撈,運輸也是個大問題。”

李二的心思,周餘自然清楚。

只可惜,以大唐那邊的情況,僅運輸問題就是個死局。

只是他的話音剛落,李二就嘿嘿笑著湊了過來,“有你在,運輸怎麼可能成為問題呢!”

周餘:(ーー゛)

這老登,想讓自己做超時空送貨員?

他該不會以為,自己可以隨時隨地穿越到任何地方吧?

好吧!

看他那表情,好像還真是這麼認為的。

見此情形,周餘當即翻著白眼道:“我能去的地方,只能是去過的地方,大海並不在這個範圍。”

“不在範圍算什麼問題,你提前去一趟不就行了。”

李二說得那叫一個理直氣壯,周餘聞言,差點兒沒一巴掌抽他腦門兒上。

就大唐那邊的交通,自己能不能活著趕到海邊都不一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