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零五章奉旨進京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歷史上的崇禎十三年,洪承疇接受皇帝旨意,親率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等八部總兵的兵馬,在寧遠集結了大明的所有九邊精銳,欲要與圍困錦州的後金皇太極決一死戰。

這場戰役被後世稱為松錦之戰,戰爭時間長達兩年,最後以松山城被清軍攻陷,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結束。

松錦兵敗後,大明滿朝文武皆以為洪承疇已英勇就義,從前線戰場傳來的訊息,有說他戰死的,有說他被俘的;

關於被俘也有兩種說法,一種他被俘後投降,一種是他“義不受辱,罵賊不屈”,而被清軍殺害的。

雖然朝廷尚不能確定洪承疇的生死,崇禎又是多疑之君,然而為了鼓舞士氣,激勵臣節,而洪承疇又是個知書達理、深受皇恩的大臣,於是崇禎便下旨為他建立祠廟,並親臨致祭,當壇痛哭,可謂極盡哀榮。

然而洪承疇不但沒死,還投降了,此舉狠狠地打了崇禎的臉,大明朝廷上下計程車氣,不但沒有鼓勵起來,反而崩潰的更快了。

皇太極很看重洪承疇,曾先後派遣多人前去勸降,都被洪承疇大罵而回,最後皇太極派出了他最為倚重的文臣,吏部尚書范文程,面對范文程,洪承疇依舊是大罵不止,范文程極盡忍耐之事,不久後返回稟報皇太極,說道:“承疇不死矣。”

皇太極忙問其故,原來洪承疇大罵范文程時,突然從天上掉下來一塊灰塵,正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一面繼續大罵范文程,一面不斷用手擦拭自己的衣服。

范文程說道:“洪承疇連自己的衣服都如此愛惜,他必然也會愛惜自己的身體。”

皇太極心裡有了底,於是繼續派人遊說,最後終於說動了洪承疇投降,向清朝效忠。

趙無忌恰好看到劉芳亮彈掉衣服上的塵土這一幕,於是仿照洪承疇的先例,判斷劉芳亮定然也會早早投靠自己。

可是這次他可錯了。

趙無忌等了兩個月,劉文秀,李過,劉芳亮等人依舊很平靜地進行著自己的囚犯生活,每日白天按部就班地出去幹活,晚上照例的小組討論,組織這些俘虜降兵參觀神木縣城,深入百姓中去的活動也舉行了好幾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經有一些農民軍士卒決定為趙無忌效力了。

但是李過等三人依舊是絲毫也沒有要投靠趙無忌的動靜。

在李定國面前丟了面子的趙無忌,狠狠地一拍書桌,怒道:“看來這三人都是忠誠度九十九的敵將,很難勸降!”

紫禁城內,一身素服的楊嗣昌跪在崇禎皇帝的面前,痛哭流涕,因為他昨晚剛剛接到他的父親,曾任三邊總督的楊鶴,在袁州去世了,他今日來見崇禎,是來向這位對自己有著知遇之恩的君主辭行的。

崇禎看著跪在地上,悲痛欲絕的楊嗣昌,心裡既是欣賞他的孝道,卻又一邊暗自著急,因為如此一來,按照大明一直以來的規矩,這位自己極為賞識的臣子可就要丁憂了。

丁憂是一種道德禮儀,父母去世後,無論多大的官員,都必須辭去官職,回到家鄉,為父母守孝二十七個月。

丁憂作為儒家的孝道觀念,早已在士子中深入人心,若是有人父母去世,卻不肯回鄉丁憂,是要被天下所有讀書人一致鄙夷的,認為此人貪戀權勢,毫無節操,被打上這麼一個烙印的人,會受到所有讀書人本能的排擠,就算他是再大的官,也做不下去的。

崇禎看著楊嗣昌哭了很久,待他稍稍平復了一些情緒的時候,開口說道:“卿之孝心,朕已知曉,朕不會阻攔你,明日你便回鄉去罷。”

楊嗣昌聽了,身子輕輕一震,隨後狠狠地磕了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