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一十三章看不懂的趙無忌 (第1/3頁)

加入書籤

</dt>

“這,”聽到崇禎的責問,楊嗣昌一時語塞,他皺了皺眉頭,略一沉吟便說道:“皇上,臣剛剛也接到來自前方的戰報,據臣所知,趙無忌在濟南城把兵力一分為二,並派遣手下大將陳國寶,率兩千騎兵精銳,前去營救德王了。”

崇禎聽了,眯著的眼睛猛地睜開,心中更怒,“朕讓他去營救皇叔,清軍至少有數萬之多,他居然只派了兩千兵馬?他莫非是在糊弄朕不成!”

眼看崇禎發怒,楊嗣昌一時也有些手足無措,“這個,嗯,皇上,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趙大人這麼做,或許有他的考慮罷。”

趙無忌的行動,他其實也是看不明白,他和崇禎一樣,有些摸不清頭腦。

崇禎起初給趙無忌的旨意,看似困難重重,其實在下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畢竟趙無忌是崇禎的愛將,能打仗能賺錢,按道理講,崇禎是不會坑趙無忌的。

首先是收復濟南城,這個用後世的話來說,可以說就是一道送分題,這明顯是崇禎給趙無忌以立功機會。

清軍此行目標不為佔領地盤,只為劫掠人口和財物,所以濟南城他們早晚都會主動放棄,離開此地,所謂的‘收復’濟南,其實上到崇禎皇帝,下到朝中諸臣,皆都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

如今明顯是皇帝想提拔趙無忌,故意讓趙無忌立功,所以朝臣們也沒必要在這上面強出頭,免得招惹皇上厭煩,再說如今國難當頭之時,難得有人肯出頭做事,率軍對抗清兵的,是以大明朝堂上下,對崇禎提拔趙無忌,委以重任的做法,大半都是抱著喜聞樂見的態度的。

至於旨意中的第二道命令,讓趙無忌去救德王,在有心人看來,這其中也是有很大的操作和騰挪空間。

首先趙無忌手頭只有六千兵馬,此事朝中人盡皆知,清兵大軍雖然兵分三路,但所謂瘦死駱駝比馬大,三路清兵,無論哪一路,都是數萬之眾計程車卒,這一點朝堂上的諸公心中也有共識。

所以在楊嗣昌看來,接到旨意的趙無忌,最佳的應對便是馬上率領手下兵馬,前去追趕多爾袞所部,哪怕只是做個樣子也好。

這樣一來,哪怕最終趙無忌沒有追上多爾袞,也沒有救回德王,或是追上了多爾袞,卻戰敗虧輸營救失敗,這對崇禎多少都是有了交代,皇上並不會因此而責怪於他。

畢竟趙無忌只有六千兵,能擊敗數萬清軍,救回德王,那是意外收穫,若是沒能救出德王,崇禎和朝中群臣,也不會責怪於他,畢竟他手中兵力太少,失敗的機率本來就非常大。

更何況,在這個各路明軍畏敵如虎,皆都龜縮一隅,不敢主動出擊的情況下,趙無忌敢於率軍前去追擊清軍,在朝中諸公及崇禎的眼裡,本就已經實屬難得,這個時候便是他失敗了,也不會有人苛責於他。

即使他失敗,但是看在他率軍六千,卻敢勇戰數萬清軍之眾的份上,便是一向最為苛刻的朝中言官如劉宗周者,也不會因此事跳出來與趙無忌為難。

但趙無忌偏偏選擇了一條讓人看不懂的路。

他把兵力一分為二,自己率領主力去追皇太極,卻只派了兩千兵馬去救德王,這在崇禎及朝中諸公的眼裡,可就大有問題了,並且問題還不小。

後世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態度決定一切。”

皇帝這麼器重你,有意提拔你,結果你拿皇上的旨意不當回事,還陽奉陰違,公然違背皇上的命令,這讓一意提拔你的皇上,面子往哪放?若是諸位大臣都學趙無忌這樣,違背崇禎的命令,那皇權的威嚴何在?

所以崇禎之所以會如此憤怒,是有原因的。

朕這麼信任和愛護你,你卻打朕的臉?

“趙無忌簡直是荒唐!有令不執!有旨不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