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章杏山城的弱點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洪承疇是非常典型的儒家士人,深知忠孝仁義的道理,但內心深處,他更贊同法家的那一套思想,不遵守常規,而是非常注重實用。

就一如當年,洪承疇以文官之身,率兵開始剿匪之時,他的所作所為便非常鮮明地體現了洪承疇以實用為主的剿匪方略。

當時對待流賊的處置辦法,朝中文官分成兩派,一派主張以撫為主,理由是這些人都是活不下去的大明百姓,給他們一條生路,讓他們改過自新,方能體現皇上和朝廷的仁慈愛民。

這其中的具體代表便是陳奇瑜,他在車廂峽包圍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在完全可以輕易將這些流賊都殺光的情況下,他卻選擇了招撫流賊的方略。

結果高迎祥等人靠著假裝投降得以活命,逃得生天后便斬殺了陳奇瑜派來的官員,再度扯旗造反,流竄他處。

此舉直接導致了陳奇瑜的垮臺,洪承疇接任。

文官中的另一派,則堅決主張剿滅流賊,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洪承疇。

洪承疇對待流賊的策略就是‘殺殺殺’,有時他甚至不接受投降,連降卒都殺,雖然因為此事,洪承疇屢屢遭到朝中的御史言官彈劾,稱其是酷吏,但不可否認的是,洪承疇採用的法子很有效。

畢竟連年的災難,以及土地兼併的愈演愈烈,再加上富有的地主豪紳階級一毛不拔,拒絕繳稅,所以大明的這些官員們,手中的錢糧數量有限。

農民軍也想接受招撫,但接受招撫之後,朝廷卻拿不出足夠的錢糧來安置自己,為了活命這些農民軍便只能降而復叛。

而洪承疇就不同了,他想的很清楚,死人是不需要吃飯的,他殺得農民軍越多,所在當地就越安定,吃不上飯的都被殺了,有飯吃的,也不會去造反。

就這樣,憑著他的韜略以及心狠手辣,洪承疇憑著鎮壓農民軍的軍功,步步高昇,最終升到了兵部尚書,薊遼總督這樣的位置,成為大明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不拘泥於教條,凡事以實用為主,這便是洪承疇行事的最高準則。

所以當洪承疇聽到范文程說道,明軍大勢已去時,不可否認的是,彼時彼刻,他確實是動了一絲要投降的心思。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北宋大家張載的名言,華夏的儒生士子,無不將這四句話當成是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也將其當成做人的最高準則。

洪承疇也不例外。

在洪承疇看來,天下大勢非人力而能挽回,十五萬大軍灰飛煙滅,大明王朝的喪鐘已經敲響,兵事上再攔不住滿清對大明的侵攻。

而唯一能跟清兵有一戰之力的欽州伯趙無忌,如今卻被崇禎打發到了嶺南,便是崇禎現在立即相召,而趙無忌也接到詔書後馬上起行,入京勤王,那至少也要一兩個月。

對大明王朝的虛實深淺,洪承疇清楚的很,朝廷在北方剩餘的兵馬,連張獻忠,李自成那樣的流賊都擋不住,更不用說去面對清兵的衝擊了。

兩個月的時間,足夠皇太極揮師殺入山海關,攻破京城,順勢席捲大明北方,與流賊李自成,張獻忠各佔半壁江山。

卻不知道,虎大威有沒有突圍成功,自己託付給他的半生用兵心得,最後又落到了何處,想到這裡,洪承疇禁不住自嘲地笑了笑。

旁邊案几上,一陣清雅的茶香淡淡襲來,洪承疇隨手拿起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望著眼前茶盞上升騰嫋嫋的霧氣,品味著嘴裡的絲絲苦澀,洪承疇的思緒,突然又回到了七年前的那個夏日,他記得,那是在西北的神木縣,他和當時還是神木知縣的趙無忌第一次見面。

“德,變化萬千,存乎一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