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七十八章他鄉遇故知 (第1/3頁)

加入書籤

</dt>

“為鄭將軍復仇之事,暫且再議,本官之所以改變計劃,決定留在樂安港,乃是為了兩件事,一件事便是救助滯留青州府的六十幾萬百姓,另一件,便是幫史大人解決即將到來的蝗災。”

在座眾人聽得蝗災之名,頓時人人臉上變色!

蝗災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它的每次出現,都會帶來極其慘重的災難,可謂是危害極大。

而在這數千年間,華夏民族的老百姓們,也慢慢地摸清了蝗災的出現規律。

久旱必蝗,旱極而蝗,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大旱過後,大批蝗蟲開始在大明各地紛紛出現。

成群結隊的蝗蟲,鋪天蓋地而來,它們每天能連續在空中飛行十個小時,並保持這樣的速度連續三天。

蝗蟲所過之處,樹葉草叢和莊稼,盡數被它們啃咬一空。

蝗蟲擁有驚人的飛行速度和破壞效力,它們會離開乾旱的地方,向著空氣溼潤的地方不斷移動,啃咬沿途的農作物。

幾乎每次蝗災的出現,都伴隨著受災地區的顆粒無收,這讓‘民以食為天’的老百姓們,對蝗災畏之如虎。

在座眾人,無論是足智多謀的阿南喇嘛,還是女中豪傑杜紅兒,又或是李定國,劉芳亮這樣的戰場驍將,聽到蝗蟲來襲的訊息,臉上都露出了憂慮的神色。

看著眾人的表情,趙無忌心下了然,知道他們是被嚇住了。

先有六十萬百姓等待安置,隨後又有無數蝗蟲自外地來襲,眾人此時此刻,都有些‘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

歷史上大明王朝的覆滅,便是因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所導致的,但王朝覆滅的導火索,絕對是小冰河時期的來臨。

反常的氣候,造就了大量的災民,而腐敗的官吏階層,又使得災民的規模迅速擴大。

不過在後世,蝗災幾乎已經銷聲匿跡,與這個時代的人們不同,趙無忌並不畏懼蝗災。

哈哈哈哈地笑了幾聲,趙無忌環顧眾人,臉上露出有趣的神情。

“諸位勿憂,我等連強大的滿清騎兵都不害怕,又怎會輸給這些小小的蟲子,”趙無忌看了眾人一眼,話鋒突然一轉,“其實在本官看來,這些蝗蟲來襲,不但不是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呢。”

杜紅兒嗔怪地瞥了趙無忌一眼,沒有說話。

未跟眾人多加解釋,趙無忌直接便下達命令,“迅速聯絡青州府內所有慶記與和記工坊,大量製作捕捉蝗蟲使用的工具,如捕網,越多越好,力求造型簡單,成本低廉,製作簡易。”

“越多越好的意思是?”杜紅兒問道。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先做出來再說。”

“此外,蝗蟲並非不可戰勝,在自然界中,蝗蟲也有大量的天敵,比如雞,鴨,鵝等家禽。”

“本官和史大人已經達成共識,他會全力配合本官處理此事,帶本官的口信給史大人,讓他派人核查整個青州府的雞鴨養殖情況,一旦蝗蟲來襲,讓家中養殖雞鴨的百姓,立即把家中的家禽放出去,捕食蝗蟲,一舉兩得!”

“大人此計甚妙,所謂一物降一物,以蝗蟲之天敵滅蝗,此舉當真是別出心裁。”一旁的阿南喇嘛又驚又喜地讚道。

趙無忌笑了笑,心想你可弄錯了,蝗蟲的最大天敵可不是雞鴨。

在後世,大吃貨帝國的子民,才是自然界幾乎所有動物和昆蟲的最大天敵,想要剿滅蝗蟲,非要發動廣大人民群眾不可,趙無忌在心中暗自想道。

“事不宜遲,本官稍後便會連夜趕赴青州城,組織滅蝗事宜,此外,”趙無忌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掠過, 最終選定了合適的人選。

“阿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