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十三章高產作物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原來那日趙無忌登門拜訪,說道自己種植了兩種高產作物,產量非常之高,想獻給皇上,邀請李府尹到場做個見證,並說明屆時魏國公也會到場。

民以食為天,李府尹自然知道高產作物的重要性,實際上,大明最近西北的匪患,根源不就在於糧食不夠吃嗎?

自從西北旱災頻發,吃不飽飯的農民起來造反,如何對待這些亂民,朝堂上向來是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剿滅,一派主張招撫。

楊鶴就是招撫派的代表,他擔任三邊總督之時,對待境內的農民軍,採用的就是招撫的方針,他認為,這些造反的亂民,之所以會造反,並不是他們天生就是賊人,而是在這種天災下,餓的沒有飯吃,民不聊生之下,才會造反。

所以楊鶴對待西北的流賊,採取的是招撫為主,剿滅為輔的原則,不得不說,楊鶴對流賊的判斷還是非常準確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招安了境內的幾乎所有流賊,成績斐然。

然而,楊鶴看到了開頭,卻沒看到結尾,他判斷對了流賊造反的根源,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然而最後一步棋他沒走好,直接導致了他的滿盤皆輸。

這是怎麼回事呢?根源還在於糧食不夠吃,能有一口吃的,誰也不願意提著腦袋造反,然而接受招安之後,楊鶴的賑濟出了問題。

楊鶴招撫了大量的流賊,他們一開始也確實是實心實意的投降了,然而崇禎沒有錢,楊鶴費盡心血,總共才找到了十萬金,此外還有藩王捐助的五萬兩銀子和糧食兩萬兩。

看著東西不少,但是流賊更多,這麼多的糧食和銀子砸下去,只救濟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其他人沒想到投降也吃不上飯,那也不能活活餓死啊,於是再度叛亂,又幹起了流賊這份有前途的工作。

楊鶴招撫的流賊,降而復叛,於是他受到朝中眾多御史的彈劾,質疑他招撫不力,這直接導致了楊鶴的去職。

接任楊鶴的是洪承疇,作為崇禎年間難得的能幹之臣,他與楊鶴有一點立場相同,就是流賊的起源,皆是因為吃不上飯,民不聊生。

然而楊鶴的下場,給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洪承疇屬於主張剿滅的那一派,他的原則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殺”,殺的人頭滾滾,殺出一片太平。

洪承疇只要發現了流賊的蹤跡,就會立即派出手下大將,率領大軍,窮追猛打,除惡務盡,殺賊數量越多越好,很少接受流賊投降,反正即使流賊投降,他也養不起。

他這麼做,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有些人眼裡,如此殺戮過重,未免有失天和,此外屠戮的都是大明子民,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蹟。

總而言之,大明西北的亂局,根源在於旱災導致的缺糧。

所以李府尹得知趙無忌有了高產作物,還一下子就有了兩種,頓時心裡就是激動萬分,看向趙無忌的眼神,就跟後世的彩民看著五百萬大獎時的眼神一樣一樣的。

他看著五百萬,哦不不,看著趙無忌,強行壓抑住自己興奮的心情說道:“趙秀才你剛才是說,你手頭有了兩種高產的作物,想獻給皇上?”

趙無忌點點頭:“好叫府尊大人得知,學生打算明日在趙家莊對此兩種高產作物進行收穫採摘,想請大人做個見證。”

李府尹摸摸鬍子,思忖了一會,趙無忌這個要求也是情理之中,他既然要向皇上獻上高產作物,首先他就得證明自己的作物確實是高產,而自己就是一個見證的最佳人選,若是在自己的管轄下,出了兩種高產作物,固然是趙無忌領了首功,可是自己也會跟著有一份功勞的,畢竟趙無忌是他治下的子民。

於是李府尹當即便答應了下來,並且在今天,帶上應天府很多官員,以及專管農事的小吏,來此見證趙無忌的這兩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