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七十六章處境更慘的崇禎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原來自告奮勇欲要出使歸化城的,正是蘇泰的弟弟,科爾沁部的南楚。

蘇泰是額哲汗之母,南楚出使歸化城,至少不會受到為難,由於他和蘇泰的關係,便是趙無忌,也要敬他三分。

皇太極大喜,當即說道:“南楚你一片忠心,本汗知曉了,那這議和之事便交由你去辦。”南楚當即應允下來。

皇太極又回顧眾臣,說道:“明軍火器犀利,我軍也當學習敵軍長處,都元帥孔有德,火槍火炮研發之事,本汗便交給你了。”

孔有德此次幾乎將家底輸個精光,臉色灰白地站在一旁,聽聞皇太極吩咐,急忙上前聽令。

皇太極又說道:“本汗聽睿親王說了,你的火炮,此戰是發揮了大作用的,本汗對你期許甚大,近日便會撥下重金,供卿家重新募兵及研發,製造火器之用。”

孔有德急忙跪倒,呯呯地磕頭說道:“大汗厚恩,孔有德雖萬死也難以為報!定然不負大汗所託!”

皇太極點了點頭,說道:“今日便到這裡,都散去罷。”

出使一國,可不是小事,隨從的選擇,應該攜帶什麼禮物,國書應該如何撰寫,應該付出什麼條件,又應該要求對方什麼條件,底線又在哪裡,如此種種,都有講究,畢竟額哲目前還是名義上的蒙古帝國大汗,這些禮儀之事,那是萬萬輕慢不得的。

更何況議和之事,其本質乃是一場談判,彼此利益如何劃分,那些利益一定要爭,那些利益可以付出,兩國的邊境又該如何界定,如此種種,絕非南楚一人可以勝任。

故此,南楚擔任的是此次談判的正使,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兩國議和的文書上簽字,以其身份與蘇泰,囊囊那一邊溝通,以便議和談判能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真正在談判桌上做主的人,其實是擔任議和副使的鮑承先,鮑承先是山西人,本是大明官員,其後投靠後金,深為皇太極所倚重,十幾年間,為皇太極出謀劃策無數,屬於皇太極手下有數的幾個得力文官之一。

一個月之後,一切準備就緒,以南楚為首的後金使團一行數百人,浩浩蕩蕩自盛京出發,前往歸化城,拜見額哲大汗。

而此時,趙無忌率軍大破多爾袞的訊息,也被錦衣衛獲得,並稟告給了崇禎。

御書房內,崇禎與楊嗣昌,君臣二人,正在商議事情,大太監王承恩侍立在旁。

驟然聽聞大敵皇太極吃癟,崇禎臉上也並未露出多少喜色,原因是,他目前的處境比皇太極還要慘上十倍。

就在多爾袞率軍擊破浩齊特部的前後腳,正月初六,以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等人組建成的十三家反賊,七十二營農民軍,一舉攻破了河南重鎮滎陽,一時間震怖天下。

崇禎急命三邊總督洪承疇率西北大軍,並四川,湖廣之兵共七萬餘人,前往征討,又命山東巡撫朱大典出兵協助洪承疇。

十三家農民軍首領齊聚滎陽,共商迎敵大計,最後採納闖王高迎祥部將李自成之策,統一調遣行動,由革裡眼,左天王迎擊四川湖廣之兵;橫天王,混十萬,射塌天,改世王四部迎戰洪承疇;羅汝才,過天星側翼牽制洪承疇;老回回,九條龍居中接應。

而實力最強的高迎祥,張獻忠部,則在諸多義軍的掩護下,順勢東進,一路殺進了大明的腹地。

正月十五日,洪承疇大軍被橫天王,混十萬等四部義軍牢牢阻在河南,趁著官軍腹地空虛的時候,高迎祥,張獻忠的大軍向東殺去,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攻破了明朝的中都——鳳陽。

鳳陽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家鄉,乃是大明的龍興之地,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都在此地,高迎祥以李自成為先鋒,擊潰了此處的一萬多名官軍,攻破了鳳陽,中都留守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