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六十七章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楊嗣昌一邊與盧象升說著話,一邊暗自鬆了口氣,三人之中,他最受崇禎信任,崇禎額外又給他一道密旨,說道只要趙無忌沒有謀反的跡象,就儘量迴護他。

聽得盧象升也認為趙無忌不會謀反,楊嗣昌稍稍放下了心,皇上交代的任務總算可以完成了。

崇禎的意思,楊嗣昌心知肚明,當初就是他舉薦趙無忌前來京師,為崇禎解決大明的財政缺口,趙無忌在京師的所作所為,他雖然不在京城,卻也略有耳聞。

透過皇家指定產品這個辦法,輕而易舉便得了五十萬兩銀子,如此高明的商業手段,簡直聞所未聞,令楊嗣昌歎服不已。

崇禎受到溫體仁,李長庚,國丈周奎等人的蠱惑,當局者迷,才對趙無忌產生了懷疑,楊嗣昌如今不在朝堂之上,退下來之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朝中的大事反而看得更加清楚。

趙無忌與後金作戰,與流賊作戰,未嘗一敗,在西北治政理民也是成績斐然,而皇上對他也是有功必賞,一路升遷提拔,這樣一個人,很難想象他會謀反。

更何況,趙無忌與察哈爾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察哈爾部在西北與大明接壤,他若有心謀反,在西北起事不是更好。

西北亂民四起,正適合渾水摸魚,有察哈爾部強援在外,洪承疇又被流賊張獻忠,羅汝才等人牽制住,他在西北也是深得民心,若是在那裡造反,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反觀青州,他剛剛到此不到兩月,立足未穩,接連下令徵收稅費又得罪了當地計程車紳豪族,山東總兵劉澤清的五萬大軍就在濟南府,登萊巡撫陳應元的四萬大軍駐紮在青州的右側,他以區區六千兵馬造反,豈能討到好去?

既無人和,又無地利,左右盡是朝廷大軍,除非趙無忌腦子進水,才會想起在青州造反。

楊嗣昌對崇禎的心情,是比較能理解的。

皇上也不能差遣餓兵,自魏忠賢死後,人死政消之下,宮中派往各地的徵稅太監皆被召回,初始內庫中還有魏忠賢早先存下的銀子,及到幾年之後,稅源不足的惡果慢慢顯現,戶部財政年年虧空。

代表著地主士紳階層利益的東林黨人充斥朝堂,竭力阻止著皇上‘與民爭利’。

這種情況下,商才了得的趙無忌能夠得到崇禎皇帝的百般愛護,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畢竟現在無論是剿匪,還是養兵對抗後金都需要用錢,沒錢什麼都幹不了,在大明財政問題解決以前,崇禎會盡最大的努力,來包容和迴護趙無忌。

六千兵馬今日上午過了青石關,從濟南府境內,正式進入了青州府境內,按行軍的速度來看,明日便可到達青州城。

談笑了一番之後,楊嗣昌突然想起一事,對盧象升問道:“盧大人,本官有一事不解,德王為什麼要把天雄軍留在濟南府城?”

盧象升渾不在意地搖了搖頭,“這個本官也不太清楚,聽聞好像是山東巡撫李懋芳的主意,說道高迎祥,李自成一向狡猾,未必當真便退出河南,只怕是佯退實進,所以德王才把天雄軍留在濟南府城內,以防萬一。”

這個德王朱由樞,楊嗣昌也有所瞭解,按他貪生怕死的性格來看,能做出此事,毫不奇怪。

楊嗣昌環顧左右計程車卒,笑道:“此間皆是劉總兵的精銳,比之盧大人的天雄軍如何?”

盧象升笑了笑,沒有回答,但是楊嗣昌分明從他眼中看出了一絲傲氣,看來,盧象升對這些士卒的評價應該不高。

兩名轎伕抬著一頂黑色的轎子,健步如飛地行走在青州城內,腳下踏著青石鋪就的道路,轎子在兩人的肩膀上晃晃悠悠,粗大的槓桿在他們肩上留下了兩道深深的壓痕,肩上與槓桿接觸的地方,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轎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