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零九章開始談判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三日之後。

今日是個難得的好天氣,晴空萬里,風和日麗,此刻,在欽州城內,趙無忌的府邸之中,葡萄牙,不列顛,荷蘭三國的商人代表齊齊到場,前來參與這場他們期盼已久的貿易談判。

談判的地點在趙府中的後花園內,趙無忌專門找了一塊比較平坦的草地,在那裡搭起了一頂藍色的遮陽棚,遮陽棚下,擺著一張特製的長桌,大明和洋商代表分列長桌兩側,而趙無忌則坐在長桌的另一頭,正處在兩邊代表的中線處。

洋商那一側,荷蘭代表坐在正中,葡萄牙代表在他的左側,右側則是不列顛代表,每個代表都帶著秘書以及翻譯。

大明這一側的談判代表是夏允彝,他的左側是歸莊以及李掌櫃和孫掌櫃,他的右側是土司莫雲喜,以及三位翻譯。

參與談判的大明這一方人的表情都是十分嚴肅,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洋商那邊就比較隨便一些,除卻洋人一貫的自由散漫性格外,也因為他們都是海商出身,在蒼茫無邊的大海上行船,兇險萬分,無論是狂暴的風雨還是殘忍的海盜,都有可能輕易取走這些商人的性命。

經過三番五次的海上生死考驗後,已經很難有什麼事情能讓他們放在心上了。

趙無忌輕輕地咳嗽了一聲,頓時,長桌兩旁的人紛紛側過頭去,神色迥異地看向了這位年輕的欽州伯。

“眾所周知,經商貿易是一件好事,可以彼此互利互惠,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是以本官打算在欽州府開闢一個自由貿易市場,無論洋商華商,只要遵守我大明的律法,繳納稅款,都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自由交易。”

趙無忌此言一出,這些洋人頓時人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激動興奮的神情。

幾千年來,這個古老而富饒的文明帝國一直是這些洋人為之念念不忘的地方,精美的瓷器,華麗的絲綢,這兩樣產品便如同後世的蘋果手機一般,在歐洲大陸得到了狂熱的喜愛和追捧,數千年來,一直如此,長盛不衰。

大明的各種商品在歐洲都非常受歡迎,由於大明採用白銀作為貨幣,所以這些洋商們想法設法地乘船前往世界各地,開採並收集白銀,再來到大明,使用白銀來交換那些精美的商品,只要他們能順利地將這些商品運回歐洲,馬上就能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

然而如今明帝國的執掌者,從皇上到大臣,他們一直自命為天朝上國,甚至認為大明是地球的中心,並因為此,而將一切洋人都當成蠻夷,他們根本不在意海洋,對這些前來貿易的洋商談不上反感,但也談不上歡迎。

大明朝廷的重心全都用在了應對北方威脅巨大的遊牧民族身上,至於海軍,則被他們視為累贅而逐漸縮減,朝廷甚至挪用海軍的經費用來給皇帝修建陵墓,兵部也曾把海軍水師調到運河,把水兵當做運輸糧食和貨物的船工使用。

鄭和七次下西洋,不但開闢了嶄新的航路,同時也開闢了一條海上絲綢香料之路,鄭和以武力威懾和互惠貿易雙管齊下,無敵艦隊所過之處,四夷賓服,這使得印度洋一度成為大明的內湖,也使得許多印度洋的國家成為明朝藩屬。

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西南海岸,霍爾木茲,亞丁和非洲東海岸的摩加迪沙,孟巴薩,拉瓦爾,這些地方統統被鄭和所懾服,鄭和以這些地方組建了大明的北印度洋朝貢圈。

由於由於大明朝廷上下的迂腐思想,以及鄭和的身份(他是一名太監,也就是宦官,天然就被文官所看不起。),鄭和的成就在當時並未得到重視,相反,在鄭和死後,大明實施海上收縮戰略,主動撤回了在印度洋上的明軍士卒,把印度洋拱手讓給了歐洲人。

海禁發展到最後,大明的兵部尚書劉大夏邀名賣直,更是一把火燒掉了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