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百八十七章佩服 (第1/3頁)

加入書籤

</dt>

吳三桂如今還不是後來的那個腹黑梟雄,他現在還很年輕,還有些熱血,看到清軍在大明內地肆意征伐劫掠,他的內心也是極為的憤怒。

他此次跟隨關寧軍一起入關勤王,雖然在高起潛和他父親吳襄的約束下,並沒有實質性的與清軍交戰,但他的內心依舊躁動不安,在這個朝局危急的時刻,他很想挺身而出,率領手下家丁和清軍較量一番,打上幾場勝仗,揚名天下。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其實也是吳三桂內心深處的追求,但是勢不如人的時候,他會很明智地選擇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走為上策,而不會像曹文詔和盧象升那樣,和敵人死拼。

當盧象升在鉅鹿兵敗身死之後,高起潛手下的關寧軍,更類似於一種主動性潰敗,與滿清的軍隊交鋒時,往往一觸則潰,雖然場面難看,但由於是主動逃竄,除了個別跑得慢的倒黴蛋,大部分將軍手下的實力卻都儲存了下來。

吳襄,吳三桂父子率軍逃到了青城,他們手下的軍馬幾乎完好無損,這也是吳三桂此番敢於率軍前來淄川的底氣所在。

而在連續潰敗的情況下,吳襄的面子也有些掛不住了,他們這一路關寧軍屢戰屢敗,絲毫沒有發揮作用,這樣一來,將來還如何跟朝廷要餉要錢?所以這次愛子吳三桂主動請戰之時,考慮到趙無忌也是大明有數的名將,吳襄於是也就順水推舟地答應了他的要求,不過依舊是再三囑咐吳三桂,這些家丁可都是花費了大量銀錢練出來的,都是自家的心腹力量,作戰時一定要小心,實力不如人之時,萬萬不要勉強浪戰。

吳三桂一一答應了下來。

吳三桂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對他父親的話語深以為然,能打就打,打不過就跑,反正自己是騎兵,真要跑起來,敵軍也留不住他。

吳三桂的目光掠過趙無忌的身後,看到了淄川城高大而堅固的城牆,他的臉上頓時便露出一絲明瞭之色,“韃子長於野戰,我軍長於防守,大人在這裡據堅城以守,正是以長擊短的高明策略。”

趙無忌哈哈一笑,問起吳三桂的來意,“吳將軍今日來此,可是為本官助戰的麼?”

吳三桂微微頷首。

“既如此,吳將軍的部眾,是打算入城呢,還是在城外紮營結寨?”

“這個,末將所部俱是騎兵,長於奔襲機動,不利於守城,末將的想法是,率軍在此附近梭巡,伺機再與敵軍交鋒。”吳三桂面色不改地說道。

出征之前,吳三桂便和吳襄商量過了,一定不能駐紮在淄川城內或是城外,那樣的話一旦清軍來攻,定會被重重包圍,到時自軍便只有死戰一途可走,這樣實在太過被動。

最好的辦法是在淄川城外圍機動,一旦清軍來攻,則看清軍的規模大小採取對策,若敵軍實力太強,那不好意思,吳三桂只能帶著三千騎兵,立刻實施腳底抹油之計,溜之大吉。

若敵軍實力不強,己方勝算比較大的時候,則吳三桂便可在外圍配合趙無忌這位‘名將’,伺機撿個漏什麼的,消滅小股清軍立功。

吳三桂以為,這才是穩妥之計,只有保住了自身,才能繼續參加以後的戰鬥,打仗也當然是要挑弱的打。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清軍攻破濟南城後,在裡面燒殺劫掠,搶奪了大量的人口和財物後,滿載而歸,不會再多此一舉,前來進攻淄川,這樣也不錯,既不折損一兵一卒,又在崇禎皇帝面前加了分。

聽吳三桂打算在外面打游擊,趙無忌心中便有些不快,看來歷史上的評價沒錯,這吳三桂就是個投機家,自己在淄川城當肉盾吸引清軍火力,他在外面,想打就打,想逃就逃,好處都讓他給佔了。

一旁的淄川縣知縣韓瑜也湊了過來,看著吳三桂,滿臉都是討好之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