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一十七章援災 (第1/3頁)

加入書籤

</dt>

夜色如濃墨般漆黑一片,層層的烏雲將天空的月亮和星星遮擋得嚴嚴實實,黯淡無光,兩個太監一人手持一個昏黃的燈籠,將洪承疇等人一路送出了紫禁城。

御書房內,文武大臣濟濟一堂的景象早已消失不見,留在這寬大而空闊的屋子中的,只有崇禎和王承恩兩人。

崇禎疲憊地嘆了口氣,慢慢地將身子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他的表情糾結而疲倦,此刻,無盡的睏意從四面八方不斷湧來,如潮水般的一波一波地衝擊這崇禎的大腦,但崇禎知道,自己現在還不能睡。

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處理,比如,書案上這厚厚一摞的奏摺。

關於在欽州府開設通商口岸的事情,崇禎起初並不在意,接了趙無忌的奏摺之後,在幾日之前,原本他也不過是在大朝會上,隨口提了一句,打算聽聽群臣的意見,走一走程式。

卻沒想到這個讓他毫不在意的小事,卻如同一枚重磅炸彈般,在朝會上炸響,引起了眾多大臣的極力反對,人人皆言祖宗之法不可廢,又有說皇上切切不可與民爭利云云,也有人出列彈劾趙無忌,認為他此舉暗藏禍心,乃是有意勾結蠻夷商人,挾夷人而自重,眾口紛紜,聽得崇禎頭疼無比,不過大部分的臣子都對此持著反對意見。

結果整整一個上午的朝會,大臣們都在言辭激烈地批評趙無忌,反對這件事,反倒把其他崇禎看來很重要的事情給忽略過去了。

崇禎雖然不知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的道理,但是這些朝臣們的激烈反應,卻是讓他對此事也突然生出了幾分興趣來。

不可與民爭利?這話從何說起?這又是哪來的利?

月港加上廣州,一年收上來的商稅不過幾萬兩銀子,便是這幾萬兩銀子,朝廷也拿不到多少,每年運到北京的,不過幾千兩銀子而已。

因為收稅也要成本的,為了收稅而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諸般雜七雜八地費用等等,最後細算下來,扣掉各種開銷後,才是朝廷實際得到的銀錢。

這些年來,朝廷從廣州和月港,每年實際得到的銀子,加起來哪一年也沒能超過三千兩。

三千兩銀子,這個數字,對於這個老大帝國來說,當真是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崇禎雖然缺錢,卻也不會把這三千兩放在眼中,所以當有些大臣勸阻崇禎不可與民爭利時,崇禎覺得他們簡直是滿口胡言。

朕就是再窮,也不會落到和老百姓們爭三千兩銀子的地步!

當初趙無忌在奏摺裡,對崇禎喊出一年上繳五十萬兩銀子的口號時,崇禎其實並不怎麼相信,他將這視為是趙無忌的一種手段,一種誘惑他同意在欽州府開設通商口岸的手段。

便是有趙無忌身上理財聖手光環的額外加成,崇禎也認為,趙無忌能每年給他繳納五萬兩銀子,就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不過當如今滿朝文武眾口一詞,都在大張旗鼓地反對此事時,驚訝之餘,崇禎敏銳地感覺到,自己必須要重新審視這件事情了,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當年崇禎新近登基之後,很快便誅殺了魏忠賢,併除盡了他的黨羽,魏忠賢派往大明各地的礦稅太監,也被崇禎一一召回,被東林黨瘋狂攻擊的‘橫徵暴斂,中飽私囊’的礦稅,作為魏忠賢留下的罪證之一,也就此取消。

那些礦稅太監們,就像是穀倉裡的老鼠般,劣跡斑斑,瘋狂地藉著給朝廷收稅的機會,斂財自肥,除掉他們,當真是大快人心,滿朝文武俱是眾口一詞,稱頌皇上賢明仁厚,讓年紀輕輕的崇禎當時頗是得意了一陣。

然而過了年崇禎就開始後悔了,朝廷賺得沒有花的多,財政缺口越來越大,以至於他也不得不再次打起了礦稅的主意,於是便遮遮掩掩地在某一次朝會上,很隱晦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