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七十七章願去山東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李長庚看著崇禎,一臉的大義凜然:“皇上,祖宗之法不可廢,海禁乃是我朝開國太祖定下的國策,豈能輕易更改?戶部多年虧空,乃是近年天災頻頻所造成的秋糧歉收,民眾流離失所,以至於稅賦收入也大大下降;

然而天災總不能一直持續下去,早晚還是會恢復正常,到時只要有兩三年風調雨順的日子,糧食就會得到極大豐收,到時稅賦自會充足,財政缺口也會自然彌補,又何必違背祖訓,開海禁?”

崇禎聽了,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總不能以後年年都天災吧,只要有那麼幾年的豐收年景,或許財政也就緩過來了呢?

“皇上,老臣的看法卻與李閣老有所不同。”張鳳翼站起身來,一臉的凝重之色:“李閣老之言,也只是預測而已,那萬一當真是年年天災不斷,又該如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總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若是要遠渡重洋與番邦交易,非有大船不可,老臣對造船也有所瞭解,據老夫所知,一艘大船從設計到製造、下水,常常三四年之久,絕非朝廷今日下令,明日船隊即可遠航,臣以為,可以令趙無忌先行督造大船,以為準備工作,便是不與番邦交易,大船也可改為戰船,就當增強了軍備,也是好的。”

崇禎知道張鳳翼說的有理,他並不是那種保守的帝王,要不他也不會破格將趙無忌由一個秀才身份提拔為官,開不開海禁,只是他一句話的事,更何況如今戶部年年虧空,若是開海禁能填補戶部財政缺口的話,相信朝堂上也會是一片支援之聲。

只是趙無忌能力太強,放在京師中,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也翻不了天,若是外放出去,那豈不又是縱虎歸山,雖然趙無忌在常平銀一事中,已經證實了自己的忠誠,但是崇禎皇帝謹慎的性格,使得很難完全相信一個人,所以也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張閣老所言,很有道理,不過李閣老之言,也是老成謀國之語,這卻讓朕如何取捨?”崇禎一時也是拿不定主意,當即便看向其他幾位閣老。

刑部尚書馮英想了想,出列說道:“臣附議張閣老,所謂未雨綢繆,無論開海與否,建造大船總是好的。”

禮部尚書何吾騶搖了搖頭:“祖宗之法不可廢,海禁是太祖傳下來的國策,臣以為不宜貿然更改。”

首輔溫體仁眼看支援開海禁的人越來越多,心裡有點著急,其實開不開海禁對他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事情,但是他一向小雞肚腸,睚眥必報,既然張鳳翼支援開海禁,那他少不得就要唱一唱反調:“皇上,吏部李閣老所言甚是有理,老臣覺得還是要持重為上,不可輕易放開海禁。”

工部尚書張九德庸庸碌碌,一向唯溫體仁馬首是瞻,此刻見溫體仁出聲,也隨即附和道:“臣附議溫首輔,大船價格不菲,萬一海外貿易賺不到錢,卻是白白損失了造船的銀子。”

這一下,六部尚書與首輔都表了態,六位尚書,支援和反對各佔一半,首輔溫體仁持反對態度,那麼天平還是傾向於反對開海禁的那一方,那麼皇帝的態度就極為關鍵了。

“皇上,這世界上,陸地面積雖大,然而海洋的面積卻更是陸地的兩倍有餘,廣闊無際的大海中,無數魚蝦蟹鱉生活在其中,造出大船,便是不從事貿易,僅僅捕魚,收穫也是不菲,這是一個取之不竭的天然大糧倉啊,如今番邦之人尚且頻頻出海打漁,獵取魚獲,為何我大明卻要實行海禁,將這些魚獲拱手相讓?”

“更何況,”趙無忌湊近崇禎身邊,用只有崇禎一人才聽得到的聲音輕聲說道:“臣聽聞大洋之上,海盜盛行,然若是持有鄭芝龍頒發下來的令旗,便可在海上暢行無阻,不過,小小一枚令旗,鄭家卻要賣三千兩銀子,一枚令旗只能用於一條大船。”

崇禎聽了,身子猛然一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