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建造超級星港 (第1/2頁)

加入書籤

陸峰仔細地看完這份報告,關於其中的資料他不能完全看懂,但他基本肯定。

關於這個疑似戴森球的裝置附近消失的大質量物體,應該是透過星門離開的。

能在幾個月時間內建造出一個足夠覆蓋整顆恆星表面的戴森球裝置,基本不會是現場建造。

若是在別處建造好了戴森球的元件,再搬運過來組建,不僅實施起來更方便,也能解釋為什麼一個能夠建造戴森球的高等文明,卻沒有發現近在咫尺的太陽系,與之建立聯絡。

畢竟不是所有文明都能負擔的起建造戴森球。

一些低階文明也有建造戴森球的需求。

據陸峰重生前所瞭解,宇宙中就有專門的企業提供這種服務。

如果有文明需要建造戴森球,他們可以提供相應的材料和工具,將建造好的戴森球部件運送至指定地點並組裝好。

這些企業,每一個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的背後,是那些四級、五級文明。

按照陸峰所知,銀河系中對文明的劃分並非按照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來進行劃分。

而是一個全新的劃分方式劃分等級。

卡爾達舍夫等級是以一個文明能利用的能源為劃分標準。

按照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一類文明能夠掌控一整顆行星以及周圍衛星的所有能源。

人類就在一類文明之下,為0.728級文明。

二類文明則一躍能夠收集並掌控整個恆星系的能源。

三類文明則再度一躍,直接能夠利用一整個河系級別的能源。

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之間跨度太大,一類文明與二類文明差距有足足一百億倍。

二類文明與三類文明差距足足有千億倍。

因此這種劃分方式並不適用於銀河系內的文明劃分等級。

採用的是全新的劃分等級方式。

銀河系內像人類這種連行星都未能完全衝出的文明,全部屬於一級文明。

只有能夠突破行星引力,能夠在行星系內大規模自由航行的文明,屬於二級文明。

至於三級文明,則就是能夠進行超光速飛行,突破恆星與恆星之間以光年計算的空間,達到別的行星系的文明。

再之上的高階文明,陸峰就不太瞭解具體的劃分原則了。

但陸峰所知的,位於銀河系頂端的,是少數幾個六級文明。

不過光是從這一二三級文明的劃分,就可以看出,銀河系內公認的劃分等級是以活動範圍為標準。

粗略地看,活動範圍達到行星就是一級文明,活動範圍達到本行星系就是二級文明,活動範圍達到第二個行星系就可以算作三級文明。

這個活動範圍指的是能夠大規模進行正常的日常活動。

而不是說發射個探測器就夠了。

那這樣說來,能夠獨立自主建造戴森球的至少是三級文明才能夠做到的事。

甚至普通的三級文明都不足夠,得是完整科技樹的三級文明或者準四級文明才可能。

但這不代表所有戴森球都是三級文明或更高階文明才能有的。

低階文明若想加快發展速度,得到更多能源解放生產力,可以透過授權協議將本行星系的恆星交給那些大企業建造戴森球。

具體的協議內容會是什麼樣的,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則就不得而知了。

這樣就能解釋紫金山天文臺觀察到的,一百光年內有一個建設了戴森球的文明,不過這個文明卻未與人類接觸的現象。

因為這個文明也是個低階文明。

若是三級文明,還是個足以建造戴森球的三級文明,其活動範圍早就跨行星系了,百光年範圍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