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演出開始 (第3/4頁)

加入書籤

琴家之一。

這首曲子是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經歷低谷後再次崛起之作,是拉赫瑪尼諾夫的自我救贖和重獲新生,在經歷了《d小調第一交響曲》之後,是《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成功,才讓拉赫馬尼諾夫成功地戰勝了心理疾痼,重新振作起來,進入了下一個創作高峰。

必須要說的是,當德里·韓上臺的時候,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所有人都在心底捏了一把汗。

因為直到最後一次排練拉二,德里·韓和巴韋爾·科坎也沒有完成音樂風格的融合。

德里·韓還是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了,巴韋爾·科坎的演繹要更加的奔放一些。

雖然拉二這首曲子和奔放這個詞好像不太搭界。

演奏開始。

第一樂章被認為是“最有拉赫瑪尼諾夫特?”的旋律之?時?充滿?量、富有?限張?,時?緩慢溫柔、如泣如訴,樂曲在憂鬱沉重和激昂?進中反覆渲染。

這裡,就出現了問題。

樂團的演奏速度要稍快一些,德里·韓的鋼琴被壓的有點嚴重。雖然說協奏曲本來就是獨奏樂器和樂隊的競奏,沒有主次之分,是一種對抗以及協作共存的演奏形式。而且一般作曲家在作曲的時候,會比較傾向於突出獨奏樂器以及主題旋律,以便於讓兩個部分都為了整首樂曲服務。

所以說魏琳的交響樂團真的是非常業餘,在白玉林離開那個小城鎮的時候,演奏的那曲《波萊羅舞曲》就是典型的業餘表演,整個樂隊都在為了突出獨奏樂器而進行演奏,將白玉林的小提琴放在了整個表現的首要位置。

現在的這場演出,就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區別在於魏琳的交響樂團是主動的突出白玉林的小提琴,而德里·韓現在是被迫的跟著樂團加速。

不過這種問題無傷大雅,對於演出來說算不上是事故,能聽出來的人都得是從業人士或者是學音樂的人,音樂愛好者也許能聽出些端倪,但要真是臨場能聽出來的話,那得是非常資深的樂迷了。

韓非、盛毅文就聽出來了,互看一眼,沒有說話。

這是聽交響樂的基本禮儀了,在觀看交響樂的時候不能說話,而且這個環境一般都很安靜,除了樂隊演奏的樂曲之外,任何一點聲音都非常炸耳,一般而言也不會有人在這個環境裡發出太大的聲響。

至於說柳燕,她就懂得不是很多了,也會聽一些交響樂,但也就是聽聽,對她而言,聽這個和聽流行音樂沒什麼不同。

第?樂章開始,稍慢的柔板。

這裡一開始沒有鋼琴的部分,所以樂隊的表現逐漸的向好的方向發展,肅穆而舒緩的三部曲式走得很穩,沒有第一樂章時那麼快,甜美?傷感的主題在絃樂、單簧管、鋼琴不同聲部依次出現,沉思時的凝重,幻想時的愉悅和充滿希望時的快樂都能表達出來。並且在巴韋爾·科坎的指揮下,俄羅斯風格開始有了些許的展現。

該到鋼琴發力的時候了。

這裡需要鋼琴用不斷變化的調性和速度再一次將觀眾的情緒拉起來,然後加入各個聲部,這裡應該是非常強烈的演奏節奏。

但是德里·韓還是稍微有點沒跟上,或者說是巴韋爾·科坎將節奏拉得有些快了。

不能說是沒配上來,只不過正在演奏的白玉林的感覺就是鋼琴不夠力啊,鋼琴本應該是一通強奏,但是到這鋼琴又被樂隊壓了下來,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風采。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樂章的末尾,這才讓德里·韓有了一個好的表現。

這裡鋼琴要慢下來,絃樂要啟動優美的旋律來配合自由而歡快的鋼琴,這是整首協奏曲最優美的部分。

不得不說,德里·韓其實是很厲害的一名鋼琴家,在前面被壓得那麼慘的情況下,也沒有心態失衡,非常職業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