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5章 遷都許昌 (第2/2頁)

加入書籤

配合得天衣無縫,無人能敵,對於堅城,其修築柵欄和高臺之法,深得《孫子兵法》的精髓,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老臣沒猜錯,函谷關也堅持不了多久,一旦函谷關失守,蜀軍兵臨洛陽城下,一旦重重圍困洛陽城,陛下想遷都都來不及了啊!”

文武群臣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曹睿沉吟片刻後,終於下定決心,沉聲道:“蔣愛卿所言甚是,目前蜀軍正在函谷關外修築柵欄和高臺,預計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我們立即遷都去許昌,好好利用這三個月時間,將洛陽城的有用之物全部運往許都,以備不時之需。”

文武群臣紛紛拱手附和。

隨著曹睿的一聲令下,魏國上下頓時忙碌起來。

無數車輛馬匹穿梭於洛陽與許昌之間,將皇宮中的珍寶、典籍以及重要官員與家眷一一運往新都許昌。

洛陽城內,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彷彿是在為即將到來的鉅變做著最後的準備。遷都的命令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捲了整個城池,每一個角落都瀰漫著緊迫與忙碌的氣息。

皇宮內,宮女太監們匆匆穿梭,將一件件珍貴的瓷器、書畫、玉器小心翼翼地打包,貼上標籤,再搬上早已準備好的馬車。

這些不僅僅是物品,更是魏國數百年曆史與文化的見證,每一件都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傳說。

官員們也紛紛開始收拾行裝,他們知道,這一去,或許就再也無法回到這個熟悉的地方。

有的官員面帶不捨,回頭望向那座巍峨的宮殿,心中五味雜陳;有的則目光堅定,他們相信,只要魏國還在,無論遷往何處,都能重振旗鼓,再創輝煌。

在遷都的大軍中,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那就是由工匠和技師組成的建築隊伍。他們不僅要搬運建築材料和工具,還要在許都修繕皇宮、衙署和民居,確保魏國的統治機構能夠迅速恢復正常運轉。

這些工匠們技藝高超,經驗豐富,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因此個個精神抖擻,全力以赴。

與此同時,許都城也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城牆被加固加高,城門被重新修繕,城內道路被拓寬整修,以便容納即將到來的大量人口和物資。

市集中,商人們忙碌地進貨出貨,囤積糧食和日用品;客棧裡,客房早已被預訂一空,等待著來自洛陽的旅人。整個許都城彷彿一夜之間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然而,在遷都的背後,也隱藏著無數的辛酸與犧牲。許多百姓因為戰亂和遷徙而失去了家園和親人;許多士兵因為長途跋涉和連續作戰而疲憊不堪;許多官員因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同僚而感到孤獨與無助。

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選擇默默地承受一切,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戰勝強敵,守護家園。

隨著遷都的程序不斷推進,洛陽城逐漸變得空曠而寂靜。那些曾經熱鬧的街道、繁華的市集、輝煌的宮殿都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喧囂與繁華。

然而,在這份寂靜之中,卻蘊含著一種更加深沉而堅定的力量——那是魏國人民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那是他們面對困難與挑戰時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勇氣。

終於,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最後一輛馬車緩緩駛出了洛陽城的城門。它載著魏國最後的希望與夢想,踏上了前往許都的征途。

而在這輛馬車的背後,是無數魏國人民的目送與祝福。他們相信,無論未來道路多麼艱難坎坷,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就一定還有機會重新振興魏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