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章 教學授課 (第1/2頁)

加入書籤

寒風忽過,吹的人直打哆嗦。連日來的陰冷天氣絲毫不見減弱,秋風啊,你何時走過,帶走這一片寥落。院裡的樹木光禿禿尤其單薄,是不是備受你的冷落。我無意與你蹉跎,只想問一問這愈加寒冷的村落,老百姓該怎麼過活。母親和劉伯、葉娘、阿大他們又去村口施粥了,北邊來的人越來越多,縣府城牆外已經擠滿了人,而粥卻熬得越來越像清水一般清亮,城內的糧價一漲再漲, 部分人開始逃離,搜尋新的活命機會。朝廷再一次下了旨意,號召各地捐財納物,共度時艱,鄉間裡正四處奔走,安子言和母親商議,之前購買的大批糧食正是適逢其時,與其納捐不如自己施粥救濟,於是告知里正,聯合許多富戶一起於村寨南門外,開設粥棚,實施救濟;此外,一些蓋房修屋、補路、挖井、修渠等活計也由各家各戶集資統籌,里正和鄉間賢達一起安排,僱傭流民修建,也算是另給他們一條活路。

秋風秋雨愁煞人。安子言穿著往年留下的厚實衣服,呷一口熱茶,方覺身子暖和一些。回到書房裡,安錦兒和十幾個孩子正在做功課,上前仔細檢視,孩子們都很認真,似乎都知曉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只見一個個木板上的字,一筆一劃寫地是橫平豎直,十分有力,寫完再用抹布擦乾,而後反覆書寫。這些孩子都是鄰里或者宗族的貧苦孩子,在這愈加寒冷的天氣裡,一是少農活,二是可跟著秀才免費學習,各家父母也是期盼的緊,當然這也是安子言來者不拒導致的,也因此這書房越來越是擁擠;至於為什麼用木板書寫,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這時候的筆墨紙硯對於平民百姓來講,當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尤其這紙張不耐用的厲害,安錦兒也是用了三天之後,做哥哥的心痛不已,堅決拒絕提供了,而木板則方便去多,寫了擦,擦了寫,週而復始,無窮盡也。學生書寫用的毛筆,還是安子言想得辦法,取來阿大打獵來的野兔皮毛,在石灰水浸泡之後,分揀捆紮,然後拆了自家的竹掃把,做成簡易的小毛筆。墨就更簡單了,各自回家刮下鍋底的煙煤,兌水調製即可使用;硯臺用的不是小碗就是菜碟,就這樣筆墨紙硯全備齊了,從此這間房子裡“大碟小碟墨粉碟,碟碟不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不絕”。

站在劉紹雲(阿大的大兒子)的身側,木板上的字剛被擦去,旁邊的抹布一半兒已經黑的似煤球一般,菜碟裡的墨此時已剩不多了,他現在寫的是一首詩——“春x不覺x,處處xx鳥,夜來風雨聲,花x知多少”,看來還是有些字不會寫呀,安子言蹲下身子,接過毛筆,取來另一塊木板,一邊寫一邊念一邊解釋道“眠,睡眠的眠;曉,春曉的曉;聞,聽聞的聞;啼,啼叫的啼;落,落葉的落;仔細看好了,這些字的寫法和讀法,然後將這首詩再反覆背誦幾遍,直待字都記熟了”,“好的,先生”紹雲回答道。而後走到另一個學生身旁,這是個八歲的小男孩,佃戶路家的小孩,是從城裡約見知遠回來那天剛送來的,小孩很聰明也知道學習,正在書寫自己的名字“路子明”,字兒雖然歪歪扭扭,不甚好看,但貴在正確,一番勉勵後便去看下一個學生。這是王大爺家的孫兒,來的也沒幾天,總是掉個鼻涕,活生生個鼻涕蟲,或許是穿的單薄,有些冷,安子言讓他坐在屋子最裡面,叮囑他回家一定要多穿衣服,少生病。再看看其他孩子,也大都一樣,衣服大多打著補丁,有的鞋子還露著腳指頭,回頭望著門外的天氣,不禁搖了搖頭,又反覆叮囑孩子們一番,無論好壞都要穿暖、保暖。

看這幾天的情況還算不錯,大多都已會書寫自己的名字,該開始自己的教學計劃了,走到最前面的黑板前,看著這一堂學子,安子言不由想起張先生,理理衣服,壓壓嗓子,端正自身姿態,接著開口道:“這幾天來,大家都很認真,基本都已會書寫自己的姓名了,從今天開始我們進行下一項學習內容,這次我們首先要學的是《千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