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0章 一聞千悟 (第3/4頁)

加入書籤

為我們女人太善良,容易心軟嘛...這也是一種好呀,怎就成了男人口中的壞呢?”

沈安若淡淡一笑,她雖側眸看向柳霖霖,滿腦卻是齊麟。

——齊麟大概不會有什麼“婦人之仁”,要麼直接滅了對方,要麼就什麼都不做,永遠不會有中間值,也永遠不會有例外。

趙衍稍作休息後,又繼續道:“後來,孫臏被齊國所救,又得到了田忌的賞識。在龐涓率領魏軍大舉進犯趙國時,他便上書齊王,要為趙國解圍,這也便有了最為著名的‘圍魏救趙’。”

“老臣就不再講述“圍魏救趙”的整個過程了,今日我們單說一下人性。你們一定不解,魏軍何其強大,都快攻破邯鄲城了,為何最後還會大敗呢?這說到底啊,還是“忠心”二字。”

“若無忠心,龐涓完全可以不管魏國,隨便齊國折騰去。只要他能攻佔邯鄲,完全可以自立為王。可偏偏千百年來,忠誠最為可貴,忠誠也是為人的基本素養。若無忠誠,人將無信!若無忠誠,國將不國!龐涓明知返回增援魏王乃是下下之策,但,若魏國不保,他也必成千古罪人,再難容世。他此生功績不但會化為泡影,還會遭受世人痛恨。”

“為人不能不忠,為人也不能無信。忠君報國是職責,護好百姓則是本分。但,史書上並沒有對龐涓率兵回援做出讚譽,反而以敗,言其過失。事實上,正是因為龐涓以性命為代價回援了魏國,魏惠王才有幸活到了八十一歲。”

“然,在馬陵之戰中龐涓也並非拔劍自殺。他在決定率兵回援之時,就已做好了十足準備,他只為解除魏國之困,在魏國還未解困前,又怎會拔劍自刎呢?”

“至於,孫臏所用的“減灶計”,龐涓自也能看破,孫臏有多少伎倆,他還是瞭如指掌的。確切地說,龐涓是被亂箭射死的,但,即便他死於亂箭之中,依然為魏國保留了大部分兵力,否則,魏國又怎能化險為夷...”

“熟讀兵法的龐涓雖想到了孫臏會提前伏擊他,但,他卻沒想到孫臏會使陰招。他依舊以原來的認知去看待孫臏,以為孫臏憨厚,不屑陰損的招數。可他卻也著實忽略了一點,那便是孫臏在被他削去臏骨後,都不惜裝瘋賣傻了,還能不性情大變嗎?”

“馬陵之戰,孫臏勝在一改常態與出奇制勝上,孫臏自也很瞭解龐涓,所以,他不但將馬陵道作為伏擊點,還命令士兵砍斷道路兩旁的樹木,擋在路中間,且還在樹幹上寫下了七個大字。他明確告訴手下伏兵,只要看見火光,就立即發射弩箭。”

“結果,龐涓追到馬陵道,發現被樹木擋住了去路,又看到了橫在眼前的樹幹上好似寫著什麼,他便命令士兵“鑽火”,想看清到底寫著何字。沒曾想,火光一起,也暴露了他的位置,還沒等他看清楚樹幹上的字,人就已死在了亂箭之下。”

“假設,龐涓沒有令人燃火;再假如,龐涓沒有隱約看到樹幹上的字跡,而是直接命令士兵將擋路的樹木移開,那龐涓與孫臏之爭,最終還真不一定鹿死誰手。”

“老臣想對王妃說的是,在自身危難之際,切不可做出多餘之舉,亦不可多生事端。一切以安穩為主,堅定最初目標,直奔而去,勿要被旁事或可有可無的細節所誘,從而改變初衷啊...”

沈安若聞言,微聲喃喃道:“若換做齊麟,他大概也會率兵回援吧...哪怕不為君主,他也會護好百姓的。孫臏之謀與夫君在“錦繡樓”所用之策,應該都算是陽謀吧...”

趙衍怔眸,一臉詫異地看向沈安若,“什麼...陽謀?”

他沒能聽清沈安若在說什麼,柳霖霖卻聽得一清二楚。

只見,柳霖霖當即捂上了沈安若的嘴,附耳道:“你以鎮北王妃的身份,說著齊麟不為君主的言語,這可是大忌!無論齊麟會不會選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