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師徒恩怨 (第1/5頁)
離開營帳後,齊麟便被顧念堵在了半路上。
兩人互看了許久,這次誰都沒有率先開口的意思。
憑藉顧念的聰慧,他很清楚齊麟要去找方莫,齊麟也知道他知道。
聰明人之間往往是不需要過多言語的,皆能心領神會、彼此體諒。
——方莫畢竟太年輕,很容易受到權重之人的蠱惑。
——暫不說,朝堂上那些能言善辯的大臣,就單說方莫的父親方萬霆就能將其忽悠成傻子。
——只要朝廷有心,身在雲闕門的方怡就如羊入虎口般,隨時都能被方莫主動送出。
不過是曉以利害、道明對錯罷了,也不過是一番口舌說服方莫而已。
——有時,個人是看不出對錯的,也分辨不出對錯。
——正如為虎作倀的人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有錯,反倒會去譏嘲他人的愚昧。
——也正如富家子弟也永遠無法體諒百姓疾苦,當百姓被迫拿起棍棒時,他們只會覺得百姓是在沒事找事。
在沒有置換視野和角度下,世界永遠是混亂的。
——他不理解他,他又絕想不明白他。這恰是世間皆渾濁的罪魁禍首。
可無渾濁,又怎能渾水摸魚?又怎麼漁翁得利?又如何大義凜然,救國救民?
——可真是在救國救民嗎?不,有時只是一些朝臣的政見不同罷了。
——真有大義凜然嗎?不,那只是看似雄壯的吶喊,只為慫恿、挑唆,從而引起百姓共鳴。
真正的凜然大義必要有眾人不敢為的勇氣,先做到視死如歸、身先士卒。
只喊口號,挑起事端,自己卻躲在背後,還妄想彰顯出自己多有能耐,再從中獲利的,也皆是鼠輩。
——這樣的人,就該死。不但該死,也會死得極慘。
齊麟不敢說自己的所有決策都是對的,但,他絕不會迫害誰,也絕不會欺辱誰。
有戰事,他會上;有不公,他會平;有魚肉百姓者他會殺,還會滅其全族,不留餘地。
他也不需要餘地,他從來都不需要考慮所謂的後手和從長計議,因為他早已習慣做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要認真說起對錯,還真有些玄妙的毫無道理。
世人只將對錯掛於口,常以結論定之,卻不知對錯永遠取決於是否能堅持到底。
比如,中了敵軍圈套,損失了萬餘人馬,後又絕地反擊取得了勝利。
那先前的折損也就成了一種計策和成全,最終的勝利則又毋庸置疑。
再比如,一個女人選擇了一位浪子為夫,伴隨而來的是種種嘲笑和觀望。
當浪子回頭,千金不換之刻,所有的堅持和選擇又都成了對。
這就不得不再說回“積極”一詞了,積極之所以是“假大空”,全因毫無頭緒和步驟。
真正的積極是什麼——是經歷一段事後,獨自走過困境後,再回頭看時,才會覺得當初的做法是積極的。
什麼意思呢?積極應該建立在實質上,因為可摸可觸,但,積極又永遠無法效仿,因為每個人的境遇又各不相同。
——只是事過之後,回首起來慶幸那時那刻那般做了,若非那般行事,斷無迴轉餘地,僅此而已。
所以,無論是對錯,還是積極與否,都只是一種結論,且還是唯有自己能懂的結論。
在結論未出之前,沒人能斷定一事是對是錯,也無人能肯定此做法是積極還是消極。
當然,齊麟決意去見方莫,亦不知會迎來怎樣的結果。
在不能確定是何結局的前提下,他又註定要離開北疆,一段時間內無法陪在沈安若左右。
那麼,將沈安若託付給顧念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