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平王東遷 (第2/2頁)
、委曲求全的開始,這更加說明周幽王廢除當時的太子姬宜臼並沒有錯,姬宜臼為周平王確實是周王室衰弱的轉折點,而這些諸侯的擁立卻是一種期盼,期盼周王室實力衰弱,至於周幽王是不是昏君,這倒是未必,畢竟周平王也不會說自己的父親英明,他英明瞭,自己的王位就更加不正了,所以這抹黑是必要的,最後將勾結外族導致父親周幽王的死亡,這罪名推給自己的外公申侯,說明周平王本身就沒有什麼擔當,而且既然推給了自己外公申侯,那麼按律申國就該滅國,申侯就該誅九族,這卻沒執行,沒有諸侯異議,周平王和申侯此舉為了一己之私卻讓當時最繁華的鎬京百萬人民陷入兵荒馬亂之中,這種人本身就不該為天下之主,可是姬宜臼就這麼名不正言不順的坐上了那個王位,後世史家或飽讀學識之儒家幾乎沒有說周平王不好的言論,就好像他們都是願意看到這局面似的,這就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立下人的道德底線,所謂的道德底線就是制定出一個準則,低於這個行為準則的,有很多為了一個看似特別崇高的理想,卻越過這個底線,這就是錯的,不被允許的,當今儒家當道,儒家提拔了人的思想境界,卻沒規範人的行為底線,未來大漢式微,從儒家的角度來說,有人引進草原鐵騎為的是恢復漢室江山這是被允許的嗎?草原鐵騎入中原,百姓的災難,被草原人佔據了大漢的土地是養肥了草原民族,為華夏族的未來留下隱患,這就是民族罪人,哪怕他打的是恢復漢室江山的名號,哪怕他是聖人,他也該攆下神壇。當年六國攻秦,燕趙找義渠合攻秦,,也是尋求外族幫助,但史家或者儒家卻沒有任何異議就好像應該似的,可見由世家根基的史家和儒家說起來精神追求極致,但很多事情沒有任何標準,或者直接說沒底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