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章 煙臺之戰2 (第2/2頁)

加入書籤

海一粟”。

而且明軍也學精了,絕不扎堆都是分散衝鋒,絕不給澳宋打“保齡球”和“串葫蘆”的機會,這次他們還帶改良的雲梯和呂公車,可以有效的幫助他們登上澳宋人的反斜面城牆。

“看來對面這次來的才是精銳,而且將領也絕對是久經戰陣之人,不是那些衛所兵和家丁能比的。”俞化龍站在城牆拿著望遠鏡一邊觀察一邊和劉志偉討論戰況。

“是啊,這群明軍的軍事素養明顯要高的多,而且士氣也不錯,能承受了這麼猛烈的火力衝鋒。”

他們站在城牆上也不怕明軍的炮火,畢竟明軍的炮火要是能推上戰場並且還讓它進入射程向城牆成功開火,澳宋炮臺上的炮兵都得吃處分。

加上澳協軍澳宋這邊的火槍手才一千多人,等敵人過了火炮射程到達城下後,這點微薄的火力根本無法阻擋上萬人的大軍登牆。

不過明軍改良的呂公車有限,而且由於目標太大容易遭到炮火打擊,最終只倖存了兩輛到城下。

靠著這兩輛呂公車,一些明軍剛想上城牆,然後就被澳宋人的燃燒彈給攻擊了,一下整個攻城車都燃燒了起來,但還有幾個跑得快的明軍上了城牆。

不過澳宋正規軍近戰根本不虛明軍,給槍裝上刺刀就去扛線,澳宋正規軍訓練精良伙食又好,徵兵時又愛招大高個,即使沒有甲冑一時也能堵住的口子。

雖然刺刀很難破防明軍的甲冑,但是再牛逼的甲冑它也沒法近距離防禦澳宋人的火槍,有人扛線,後面的人放槍就行,兩分鐘就把這幾個明軍消滅了。

澳宋人不僅向敵人的攻城器械扔燃燒彈,還向城下的明軍扔燃燒彈,一時之間城牆下燃燒起了一道火牆,在各種“火力”打擊下明軍只得退去。

後方大營中的曹文詔接到敗報,久久不語,接近四萬大軍只回來了不到一半,戰兵一萬多隻回來了不到七千,而輔兵兩萬多隻回來了八千多,不過後續還能收攏一些。

並不是輔兵死傷多,是這群輔兵逃兵多,這群輔兵其實就是曹文詔送上去給戰兵搖旗吶喊以壯聲勢的,這一遇挫折直接都潰逃了,真正傷亡的還是自己的戰陣之兵。

此戰雖然敗了,但對於曹文詔來說也不是沒有好訊息,至少吃飯的人少了,短期內曹文詔不用擔心沒飯吃手下的兵譁變了,也算是給那些士紳和上頭有了交代,甚至他的軍隊還提純了。

注:

澳宋燃燒彈不是後世的燃燒彈,就是一個黑色玻璃瓶加高純度工業酒精加點其他的易燃物,再加個引線的簡易燃燒瓶而已,也就大家熟悉的“莫諾托夫雞尾酒”。

由於使用簡單殺傷力大,可以在巷戰和攻城戰中快速拉近普通人和正規軍的差距,要是被別用心的人獲取後容易搞出大事來。

所以這玩意被澳宋嚴格管控,配方被嚴格保密,而且只配發正規軍,只有緊急一點的情況才能用,不過應該保不住密,畢竟這玩意製造方式太簡單了,原材料又基本不被管控,總有小機靈鬼能悟出來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