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滿載而歸 (第1/3頁)
果然人民的力量是最偉大的,短短几天澳宋人從整個縣的富戶手裡抄來的財貨全被搬到煙臺港,整個煙臺稜堡的空地上各種財貨堆積如山,幸好這個季節華北的雨水少,空氣乾燥,這些貨物露天堆個幾天到一個月都沒問題。
現在你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整個煙臺稜堡外圍全是深深的車轍印,可見福山縣這承平二百多年來積累了多少財富。
俞化龍帶著大軍駐紮在稜堡外,到不是他喜歡露營,而是財貨太多把稜堡的空間佔完了,沒辦法只有在外面搭帳篷。
據統計,俞化龍此次搞副業從土豪劣紳手裡搞來了驚人的財富,光白銀就有400萬兩(現代兩),黃金20萬兩,銅錢無數論噸稱一共500噸,更別提其他古玩字畫簡直不可用銀兩摺合,其他布匹貨物就更別提了,單糧食就抄出來50多萬噸,而且基本都是小麥這種優質主糧。
俞化龍以前老聽說山東富庶,地主可惡,今天他算是真的見識到了,他們就抄一個福山縣再加上鄰縣的一些地方,總共也不到半個府就能搜刮出這麼多好東西來,山東的富庶就體現出來了。
當年李闖進京才抄出白銀7000萬兩(沒算其他財貨),俞化龍以前還覺得太多,現在他覺得太保守了,大明當了這麼多年的白銀“黑洞”,首都才抄出7000萬兩白銀,太不合理了,最少現銀得抄出1億兩才算正常,李闖要不是沒刮乾淨,要不就是手下貪汙了,要是自己任期內能進京怎麼也得超過李闖的紀錄。
而且這些地主老財很是可惡,山東作為產糧大省居然年年還有百姓餓死,這些老爺們寧願糧倉中的糧食發黴變質也不願意拿出來救濟窮人,活生生看著老百姓餓死,而且他們賺取銀兩後就用來兼併土地,等沒有土地給他們兼併了以後就把賺取的白銀埋入地窖,不拿出來流通和擴大再生產。
搞的“足不出戶,坐擁天下白銀”的大明,居然還會鬧錢荒,簡直就是現代經濟學的剋星,更過分的是肉是他吃,但湯都不給朝廷和百姓喝,有錢計程車紳不交稅,讓百姓獨擔賦稅,可以說導致明王朝財政崩潰,百姓民變最後大明朝的崩塌這些士紳要負主要責任,老朱家和滿洲人負次要責任,而歷來被人津津樂道的“小冰河”最多佔次責。
此行除了收穫了大量財富還收穫大量人口,澳宋人帶著大明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又給百姓分錢分糧可以說整個登州府民心早就向著澳宋人了,雖然這群澳宋人“髡髮異服”,但是他們真給老鄉發東西啊,在民族主義還沒傳播的年代對於一群溫飽都解決不了的老百姓,你跟他談什麼“家國大義,忠君愛國”,他們只會回答你說:“這玩意既不好吃也不好用。”
除了給老百姓發東西這種物質手段以外,精神手段也要跟上,澳宋人打到哪裡就在哪裡宣傳自己優厚的政策,還把澳協軍的山東老鄉們拉出來現身說法當榜樣。
就這樣在澳宋人的物質和精神雙重攻略下,許多在大明過並不好的百姓決定拖家帶口去澳宋,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博個好前程,要知道此時登州府還沒經過戰亂禍害,整個府有一百多萬人,只要有那怕1%的人願意跟澳宋人走那也是一萬多人。
而且實際上遠遠不止,整個登州,整個山東,乃至整個大明的土地兼併早已達到高峰,無地的農民一抓一大把,最後統計願意移民澳宋的大明百姓超過十萬人,要不是剛從士紳手裡抄了這麼多糧食,俞化龍還沒辦法養活這麼多人。
這些人送回澳宋以後會按老規矩為澳宋官方當三年契約工人(契約奴隸不好聽正式改名契約工人)。
除了普通移民,這次俞化龍還收穫不少女眷,這些女眷基本都是那些士紳的老婆、小妾、女兒、丫鬟。
這些婦女可比那些普通農戶家的婦女質量高多了,他準備自己選一個地主家的女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