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人心浮動 (第1/1頁)
西曆1622年,10月。
又是一年麥收,澳宋這兩年風調雨順,農牧業發展迅速,糧食牲畜年年豐收,澳宋官方透過國營農場上繳,向農民徵稅,投入貨幣購買等方式已經囤積了大量糧食。
包括小麥、水稻、土豆、玉米、紅薯等糧食現在已經堆積如山,經過統計澳宋官方能調動的糧食達到兩萬餘噸,為了裝下這些糧食穿越眾還新建了大量用於糧食儲存的筒倉。
現在澳宋的糧食政策是統購統銷,所有糧食只能賣給澳宋官方,不得私下進行買賣,違者輕則勞改,重則收回土地。
統購統銷的優勢對於現在的澳宋是十分明顯的,主要優勢有以下幾個。
第一它可以打擊商人囤積糧食非法抬高糧價擾亂澳宋的糧食市場和社會穩定。第二它可以形成工農業剪刀差為澳宋發展提供更多物質支援。第三方便稅收,減少稅收浪費。
澳宋現在人口上萬而沒有足夠的合格稅收人員去徵稅,城裡還好一點人口集中,而且大多數人都是打工人和行政人員每月的稅都由企業直接代扣上繳,而廣大農村則很難覆蓋了,容易造成稅收浪費,統購統銷則很好的解決的稅收難的問題。
農民種出糧食除了自己吃,吃不完多餘的糧食得賣吧,不然糧食放久了成陳糧了價格就要降上不少了,而且農戶個人的倉儲能力不行放久了糧食容易發黴變質。
當農戶向售糧點出售糧食時,收糧點直接扣稅,極大減少澳宋的稅務部門的壓力。
這些大量糧食盈餘為澳宋接下來接受更多移民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截止1622年,10月,穿越眾轄下的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1.8餘萬人。其中穿越眾1500多人,自由民400餘人,契約奴隸1.2萬餘人,勞動改造4000餘人。
其中城市人口5000餘人,農村人口(勞改也算農村人口)1.3萬餘人。
這些移民大部為大明移民,一部分尼德蘭人,其他少量的歐亞其他國家的移民,由於大明人為主體,且生活對比舊大陸十分優渥穿越眾也給他們分地,這些對穿越眾感恩戴德的移民平均同化程度已經不低了,對澳宋也有了歸屬感。
老祖宗說的好“有恆產,才有恆心。”
城市人口主要密集分佈在新安市的三區中的各個產業中,而農村人口則稀疏的分佈在廣闊的鄉村中。
現在澳宋除了擁有新安城以外還擁有二十幾個開拓點,十幾個行政村,兩個行政鄉,這些鄉村或農或牧抑或二者兼有。
澳宋現在行政區劃規定人口小於100人的為開拓點,100-1000人為行政村,1000以上為行政鄉。
現在澳宋人口越來越多,攤子鋪的是越鋪越大,越來越有一個國家的樣子。
苦日子結束了人多了,穿越眾內部自然人心開始浮動,各種“能人異士”奔走串聯在穿越眾內部拉幫結派,各個利益一致或者志向一致的穿越眾們成立了多個派別。
穿越眾內部影響力比較大的派別有工業派、保守派、皇漢派、社民派、自由派五個派別,這些派別的人數都過百人。
當然也有一些人數少影響力不大的派別,如束棒派、原馬派等等小派別,而且還有不想參與紛爭的日子人中間派,中間派人雖然不少但是一盤散沙只能當牆頭草。
有了各種派別自然也就有了內部紛爭,由於政見不合或者利益衝突,一場正治風暴正在穿越眾內部醞釀。
而現在穿越眾中的大派工業派在這場政治風暴中首當其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