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章 海試 (第1/1頁)

加入書籤

西曆1622年,11月。

坐落於海軍軍港的海軍造船廠內氣氛格外熱烈,因為這裡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船隻今天將進行海試。王海勝這位之前一直只能指揮繳獲海盜船的執委會海軍委員終於迎來了澳宋第一艘自主製造的大帆船——300噸的“澳宋起航”號。

王海勝此君穿越前出身漁民家庭,從小諳熟水性,由於文化水平只有高中,只有進廠打工,但是機敏好學,後憑藉過硬技術進入國企工作還被選入支援計劃,穿越後他成穿越眾之中的“航海專家”,憑藉此種優勢和高情商當選了執委會海軍委員。

“澳宋起航”號由海軍造船廠內60餘名歐洲造船匠、200多名學徒努力用了超過半年才打造完成,期間還得到了工業部的技術支援和理論論證。

這些造船匠全是澳宋花重金聘請來的,平均工資和穿越眾相當,每人還給發一筆100元的安家費,並且報銷他們攜帶家眷的船費,在個時代這待遇可以說是十分優渥了。

這艘圓形船艉的蓋倫帆船擁有前桅、主桅和後桅三根桅杆,長27米、寬7米、吃水3.1米,排水量300噸。

其中主桅和前桅均安裝了可升降的上帆與頂帆,後桅安裝了三角帆,船艏前斜桅上安裝了上桅帆。每根桅杆的下帆和上帆之間還安裝了桅樓,除此之外還安裝可拆卸的硬帆增加近海航速。

全身採用作為這時代的頂級船材之一的柚木打造,“澳宋起航號”天生的抗打擊能力和耐久都不是那些用垃圾木頭建造的海盜船可比。

“澳宋起航號”水手定員為30人,除此之外,還需要超過80名炮手。

“澳宋起航號”除了艏艉各安裝了兩門12磅炮以外,在舯部甲板下兩側各安裝了8門火炮。其中:32磅火炮2門、24磅火炮2門、18磅火炮4門,全船共20門大小火炮。

這個炮火速量遠少於擁有30餘門火炮的“蛟龍號”,因為海軍的人透過實踐得出火炮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剩的火炮對船體強度造成了極大的考驗,容易重心不穩導致翻船,而且對於海軍的軍費也是一大考驗,這些因素導致穿越眾“小馬拉大車”的計劃徹底破產。

現在是“分鍋吃飯”,海軍軍費是有限的,造船,訓練水手,製造火炮…,一樁樁一件件都要錢,可不得省著點花嘛。

除了炮火系統,穿越眾還往船上搞了一套“傳聲器”,俗稱土電話。

作為澳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艦船,除了外表要好,內部自然也要佈局合理全面,艉樓每層之間用樓梯連線。

艏樓下方為儲藏室、上方為水手休息室,佈置較為簡單。

而最下層則作為中低階軍官的休息區,位於靠樓梯口放著一張長條桌,長條桌四周放著一些長條椅子,這是供軍官們休息娛樂(打牌、喝茶等)的地方。長條桌靠艙壁的對面排列著軍官們睡覺用的吊床,每人的吊床下方放著自己的行李物品。

艉樓二層是船長室和高階軍官的住所。船長室內的裝潢相比這個時代其他國家的船隻來說還是很簡潔的,只有一些辦公桌,椅子,海圖之類的,為了方便指揮,還專門鋪設了傳聲器。

原“蛟龍號”上的水手炮手全部被調到“澳宋起航號”上進行這次重要的海試。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澳宋起航號”升起了主帆,緩緩駛離港口進行海試,最後以8節的速度駛向外海。

由於船上的澳宋海軍全是老手,船的質量也過關,海試途中並沒有什麼波折,航向測試,速度測試,炮火測試全部合格。

這標誌著澳宋已經成為擁有自主造船能力的國家,向著成為海軍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