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章 建立海軍學校 (第1/2頁)

加入書籤

澳宋既然擁有自主製造大帆船的能力,那麼配套也要做好,船再好也要人來開,不是麼?

經過海軍部提議,執委會透過,澳宋第一所專業學校成立了——澳宋海軍軍官學校。

澳宋海軍軍官學校不受文教部下轄,而是直屬於海軍部領導,海軍委員王海勝作為第一任校長,這所學校致力於培養海軍需要的各類航海人才,作為海軍軍官的搖籃。

她不僅為澳宋海軍提供軍官人才儲備,也開設速成班,培養底層水手和海員。

軍官班學制為3年,開設航海,數學,地理,語文,軍事、科學、思想正治等等科目,主要招收文教部歸化局收養的“孤兒”(移民來的亞歐孤兒和土著人孤兒)和一些歸化程度高由單位推薦或者有穿越眾保舉的移民。

而水手速成班學制為半年到一年不等,只學習軍官班的簡化課程,招生對外開放由推薦與考試結合,必須要有正式身份。

海軍部專門在軍港附近圈了一塊地建校,雖然學校還沒建起來,但是教學已經開始進行了。

大量海軍軍官和士兵兼職學校的教員,包括蛟龍號在內三艘海盜船改軍艦全部被劃歸海軍學校當教具。

現在澳宋海軍可看不上那些垃圾海盜船,海軍這群傢伙挑剔的很,現役軍艦必須是東南亞柚木,巴西紅木,最次也得是橡木製造的,還必須是自然陰乾的,人為烘乾的木材海軍是不用的。

畢竟風帆戰艦時代船身用的木料可是決定著軍艦的上限,保命的玩意兒怪不得海軍的人要如此挑剔。

在學校成立當天,海軍部就去歸化局領了上百個孤兒回來開始教學工作,由於歸化局已經對這些孤兒進行了基本文化教育,所以教學進度還算可以。

這些孩子白天由海軍的教官們露天教學,晚上就和教官們擠在一個宿舍睡覺(連學校教學樓都在建,宿舍樓更是沒影)。

值得一提的是晚餐時間,許多孤兒邊吃著海軍部的伙食邊默默流淚。

這些從小生活困苦的孤兒,來到澳宋吃到歸化局那邊的土豆白菜鹹魚就已經非常滿足了,沒想到海軍部的伙食更是驚人。

作為“孤兒”或者作為一個“人”他們從沒想過自己能吃到如此好的伙食,因為這頓飯,他們找到此時他們的人生意義。

海軍作為“貴族”兵種,伙食自然是這個時代所有兵種中最好的,澳宋也不例外。

雖然由於現在海陸兩軍的主體都是穿越眾伙食還差不多,但等以後陸軍擴軍以後伙食自然要和海軍拉開差距了。

就拿孤兒們吃的這頓海軍晚餐來說吧,不限量的麥餅或者米飯作為主食,一碗濃稠的肉湯,足量的新鮮蔬菜,搭以海鮮和新鮮肉類。

當然由於季節和是否在港的影響,海軍的伙食不盡相同,但是每天每人必須保持0.5元的伙食標準,這在農牧業發達的澳宋已經能吃的很好了。

除了吃的好,自然也穿的好,海軍制服都是用上好的棉布和呢絨製成的,就連海軍學校的學員也跟著沾光,能穿上此時歐陸貴族才能穿上的衣物,由於海軍的制度借鑑很多後世的設計,因此在這個時代看著拉風又前衛,估計以後靠著這身衣服都能吸引一堆人參加海軍。

“這些學生已經學習訓練快一個星期了,教材準備好沒?”王海勝站在操場遠處看著已經有訓練地有些模樣的孤兒學生們向著副校長問道。

“教材已經編好了,可以刊印了,要不了幾天就可以用上了,但是教學樓和宿舍還要等上一段時間。”學校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回答道。

聽見副校長的回答,王海勝滿意的點點頭。

“學校草創條件艱苦,委屈這群孩子了。”

“但是我們是海軍,不吃苦成不了優秀的海軍,這段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