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9章 廟街 (第1/2頁)

加入書籤

西曆1633年,4月。

“百年老山參,一共只有兩根,先來先得。”

“紫貂皮,上好的紫貂皮。”

“有要虎鞭虎骨的沒有?”

“大馬哈魚乾,去年的新貨。”

“……”

王富貴聽著街市上索倫商販用著蹩腳的漢話叫賣自己的貨物,心裡盤算著該買哪家的貨。

由於這些索倫人大多數漢語十分生澀,王富貴買個東西非常吃力,還要連猜帶比劃,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些索倫人手裡的貨物質量都還不錯,買回去一倒手利潤還不低,所以他才會輾轉千里從山東跑來廟街收貨。

王富貴出身于山東青州府的一個小商人家庭,這些年由於戰亂生意很是難做,他家又只是小本生意,瀕臨破產。

不過因禍得福,後來朝廷大軍反攻澳宋人時,請求山東當地計程車紳商賈資助勞軍,很多大小商人都捐資助軍,想讓朝廷早日趕走澳宋人重新恢復商道和自己的生意。

不過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明廷被澳宋打的一敗塗地,不僅沒把澳宋人趕走,反而是澳宋人進一步擴張新拿下山東三府之地。

而王富貴家當時由於家無餘財沒有捐助明廷大軍,所以澳宋人來了以後沒清算他家,而且澳宋人還大力打擊大商人,扶植小商人。

所以王富貴一家在澳宋人來之前對澳宋人頗有成見,但是澳宋人真來了,享受到好處以後,又對澳宋人百般奉承。

而且在見識了澳宋人對於商業和商人的“優待”後(就是平等對待而已),王富貴的老爹決定把家裡的生意遷到登州,那裡離澳宋人的治所(煙臺)更近。

結果由於劉志偉幾年的經營,登州的百姓富足,商品經濟水平也大大提高,所以消費能力大大提升,王家的生意日漸紅火。

有了更多資本自然要擴大生意規模,在澳宋人治下做生意又不能像傳統商人那樣賺到錢就兼併土地,只有擴大再生產了。

澳宋人治下的土地都直接按人頭分配的,農民只有使用權又沒有所有權,直接阻斷了大規模土地兼併的可能。

正好王富貴的老爹聽說澳宋人又開拓了一個叫廟街的地方,而且盛產各種林貨山貨。

於是王富貴的老爹就讓年輕的王富貴帶著銀元出個遠差去收貨,同時也鍛鍊鍛鍊他,畢竟以後家裡的生意還要傳給他。

就這樣王富貴不遠千里跑到廟街這個“不毛之地”和當地土著的索倫人做起了生意。

經過一天的努力王富貴成功的把手裡的貨款都換成了各種山貨林貨,除了常規的普通貨色,他還買了一些貴重物品——人參和虎鞭虎骨。

這些東西買回去不是賣的,而是用來自用和跑關係送禮的。

由於澳宋的上層(穿越眾)喜歡以人參為代表的各種補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吃人參就成了中上層人士的潮流。

送禮都不流行送錢,反而流行送菸酒茶補品等東西。

自古以來想把生意做大都要和官面上的人物搭上關係,所以王富貴額外買的這些東西就是打通關係用的。

在旅店裡王富貴開始盤算起自己這一趟省了多少錢,要是在山東找官企批發商比自己在產地直購要貴四成。

有索倫商販告訴王富貴,要是直接去村子裡收更便宜,但是王富貴可不敢去,人生地不熟,又帶著不少錢。

就算不怕人惦記,那深山老林裡的老虎、野豬、熊等猛獸都能吃了自己,畢竟他只是一個小行商又不是積年老獵人。

收完貨以後王富貴坐船踏上歸途。

而廟街的野貨交易市場仍然在不斷的進行交易。

去年大馬哈魚季後,俞化龍就命人坐船從黑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