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自流盆地 (第1/2頁)
西曆1636年,10月。
澳宋對於澳宋大陸的新一輪開拓又要開始了,東海岸的沿海宜居區都被開發出來了,所以此次開拓的主要目標就是佔領整個“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亞大盆地)。
大自流盆地是整個澳宋大陸僅次於大分水嶺以東沿海地區最精華的地區了,它是整個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面積達175萬平方公里。
雖然由於大分水嶺的阻擋太平洋的水汽導致大自流盆地的氣候較為乾旱,但是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系發達,各條河流在此匯聚,地面也有大量天然的泉眼和湖泊。
所以這裡壓根不缺水,在不缺水的前提下,其實幹旱氣候反而更適合農業生產,更多的熱量和更大的晝夜溫差。
後世這裡就是澳洲的重要農業中心,整個盆地的農業產值佔整個澳洲的20%,這還是澳洲人口主要聚集在東部沿海,沒有足夠人口開發的情況下。
所以執委會估計要是把大自流盆地完全開發出來養活過億的人口不成問題,而且大自流盆地除了產糧,還是非常優良的牧區。
民眾除了吃飯還要吃肉,有了充足的肉蛋奶攝入,身體才能更好更健康,免疫力也更高,身體好了幹活才有勁。
在智商、生產工具等影響生產效率的其他因素差不多的情況下,一堆瘦弱的病秧子一天干10個小時,也比不上人家健康強壯的人幹8個小時,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
大明移民來到澳宋本土後生產效率和身體健康水平直線上升,除了澳宋有更加先進的生產工具和醫療水平以外,剩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飲食結構的改變。
來到澳宋本土不僅主食可以吃飽,只要肯賣力氣不當懶漢天天都能吃上肉,畢竟人均資源在那裡擺著呢,什麼漁業資源啦,人均耕地面積啦,人均牧場面積等農業資源都是實實在在的遙遙領先。
現在在澳宋出生長大的未成年人一個個都長的又高又壯,遠超父輩,相信等他們大批次進入工作崗位後,澳宋的生產效率還能提升。
不過大自流盆地不是給目前的國民準備的,澳宋年年糧食結餘,還往外大量出口,目前這些國民都用不上大自流盆地。
所以大自流盆地是給之後的移民準備的,特別是1637年崇禎大旱開始後的大明移民,可以預見的是北方省份會因為大旱陸續出現海量的流民。
這些流民大部分會被澳宋用各種方式吸引到澳佔區,然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會被移民澳宋。
況且目前逃荒到山東根據地的大明人也在年年上漲,這也意味著在之前的天災和人禍下大明北方已經慢慢不能活人了,大規模的旱災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所以大自流盆地是給他們準備的,而且這些移民中大多數都是農民,他們來了以後開發大自流盆地正好,有了這些勤勞的農民澳宋的開發程序會更加的快。
只有有了足夠的糧食一個國家才能健康的發展,工業化也能更快更好的進行,吃飽喝足才是人類貫穿一生都必須滿足的根本慾望。
大自流盆地除了農業資源豐厚,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分佈有煤、鐵、石油、鉛鋅礦等礦產資源。
其實煤鐵資源在澳宋再常見不過了,不值得拿出來單獨說,但是大自流盆地的煤鐵礦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兩種礦產離的近。
要知道鋼鐵工業是資源密集型產業,也就意味著工廠離礦產越近越好,在交通還不是非常發達的時代,最好是直接就建在礦產邊上,然後就地鍊鋼輸出成品。
但是鋼鐵工業需要的大宗原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煤炭,一種是鐵礦石,但是現實中不會有太理想的情況,往往鐵礦和煤礦都是分別分佈在不同的地方。
導致你把廠建在煤礦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