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1章 馬政 (第4/4頁)

加入書籤

北魏的牧場,巔峰時期,擁有馬匹多達兩百餘萬。

隋朝統一中原之後,帝國馬政除了沿襲前朝,還進一步進行了規範化和標準化。

此時的牧監製度,就是設定隴右牧。

在這個機構中,有總監、副監、丞等職。

在全國各地適宜養馬的地方,設定了許多地方牧監分領其政,下有驊騮牧及二十四軍馬牧。

每牧,置儀同及尉、大都督、帥都督等職位。

隋朝的馬業,其馬匹來源有兩條。

一條,是從國外大規模引進;另一條,也是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國內繁衍豢養。

隴右地區,也就是阿布前世的甘肅、青海一帶,從春秋戰國時起就是華夏最主要的產馬區。

隋朝依然如此,並因地而專設隴右牧,做為帝國將最重要的養馬區。

這裡,集中了天下專業、最多的專職牧馬、人才,也將帝國最好的馬种放在這裡繁殖。

隴右牧,能養多少匹馬?

那要看看,大隋帝國大軍對馬匹的需要情況。

大隋帝國十二衛二十四軍,每軍騎兵共四十隊。

每隊百人,每軍4000騎兵。

按照最基本一騎雙馬配置,每軍至少需要戰馬8000匹計算。

24軍,就是最基本戰馬數為 19.2萬匹。

此外,還得考慮備用馬、馱馬、挽馬等的需要。

不說備用馬和挽馬,只說馱馬的數量。

隋時馱馬的匹配,是按照一夥十人配備最少六馱馬來執行的。

大隋一個標準的軍,在 2.5 萬至 3 萬之間。

其中,騎兵四個團四十隊,步兵包括雜役和僕從兵,共約 2.1 萬至 2.6 萬之間。

如此數量計算,一個軍的馱馬,就需要 1.8 萬到 3.5 萬匹。

二十四軍,是多少?

保守估計,在45 萬到90萬匹之間。

誇張嗎?

一點都不誇張!

按照阿布前世唐遠征高句麗時的確切資料,10萬兵出征,戰馬2萬匹,馱馬8萬匹,挽馬1.2萬匹。

共計,11.2萬匹!

為什麼需要這麼恐怖的馬匹數量?

後勤!

人吃馬嚼,全都得靠馬和車,並且因為機動性和便利性的要求,此時代的載具更多單獨依靠馬、驢、騾、牛。

大隋前後能大殺四方,靠的就是高效的馬政,以及充沛的戰馬蓄欄量!

即使如此,二徵高句麗時,軍士還要將大量的過載糧秣埋在土裡!

廣皇帝,可沒有短缺了馱馬的匹配啊,他不小氣!

可,軍士們還是覺得,扛不動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