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9章 秋獲,家人 (第2/5頁)

加入書籤

加上粟末地下半年新墾的一萬五千畝土地,粟末人今年年底之前,總共將有近三萬畝的上好農田。

全部是黑黝黝的黑土地!

糧食的豐產,可謂意外之喜。

小麥收了一萬石,豆子竟然收了三千六百石,棉花獲得籽棉三萬五千斤。

而一百二十石占城稻與新羅稻混的種,明年至少可以種上兩千一百畝的稻子。

至於其它以育種為目的的種子,也是收穫頗豐。

估計,從明年開始,粟末地就可以隨意地吃上新鮮的蔬菜、肉上撒上美味的香料。

玻璃,已經研究出了能夠搭建暖棚的透明耐低溫玻璃。

下一步,就是規模化生產,繼續研發特定用途的特種玻璃。

阿布還提了利用玻璃的研磨透鏡的要求。

申徒石已經找來好多外地玉工、銅鏡研磨大師,專門來根據精密計算,研究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的研磨技術。

而在古代文獻中的司南和道家、陰陽家慣用的羅盤,被阿布單獨抽出。

好多一批人,開始瞭如何更好地利用地磁和磁鐵的研究,研製靈敏、有效的指南針。

在機械製造上,最厲害的成果就是墨家學派軸承學的放大。

由正齒輪到偏心輪,從滾輪軸承到滾珠軸承,從直軸到曲軸,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首先研製出來的成果,便用在了大型牛車的車軸、車輪技術上。

在此過程中,還進一步創造性的提出了鋼板減震技術假設。

但難度,卻始終落在滾珠的硬度和潤滑油的提煉和選擇上面。

這一切,除了墨家的學術先進性,更是基礎於材料冶金技術和理論的巨大進步。

其實,粟末地最大的成就,在冶金工程上面。

那就是,冶煉技術理論、原始金相分析理論的建立和提升。

阿布堅持,金屬冶煉要逐漸走出靠大匠、靠經驗、靠家傳兒徒的傳統路線。

一定要走和醫學那樣重視理論、重視技術、重視可重複的標準操作上。

為了適應粟末地文化和科技發展的需要,禮部計劃明年在少年學校的基礎上,開設青年學堂,共八類學科。

增加,基於冶金工業的冶煉、鑄造、鍛壓、機械加工、金相研究等的材料學科。

開設,以墨家學說為基礎的光學、機械、力學等物理學科。

開設,以阿布契郎火藥理論為基礎的熱力學、化學、爆破學、武器學、軍事學等綜合學科。

開設,以賈農家傳《齊民要術》和天下農家理論為基礎的農學。

增加法學、商學、數學、天文學、行政學等學科。

秋獵的成果,不僅僅在於獲得了大量的皮毛、藥材、食物。

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系統化了粟末地秋獵的系統性和組織性。

各類目的明確的秋獵隊伍,細化了獵獲的規範,還形成了相應的組織和制度。

這麼一來,為春、夏、秋、冬四季展開類似的活動,樹立了標杆。

這一番改進措施,使得粟末地的社會生產活動日漸趨於成熟和理性。

確切地說,粟末族真的開始成長和成熟了。

那種還帶有濃厚原始社會形態的生活,正在被一種更符合時代潮流的農商組織化社會制度所取代。

形成了統一的行政管理體系。

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軍事組織和管理體系。

行政和軍政,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

這,在阿布穿越以前的粟末族,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

看看東北大地上最強大的高句麗,仍然是個披著封建國王外衣的部落聯盟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