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3章 太原 (第2/4頁)

加入書籤

口村。

此關是扼晉陽通往靜樂、寧武等地道路的咽喉所在。

自天門關北去,是陽曲縣的西凌井,史稱凌井驛。

從天門關至凌井驛。只有一道相連,兩邊山勢嵯岈,溝谷切深,史稱“乾燭谷”。

谷之東側崖壁,舊有棧道,昔稱“羊腸坂”,又名“楊廣道”,乃楊廣為晉王時所開。

赤塘關,又稱河莊關。

位於陽曲縣西河莊村,東數十里為石嶺關。

赤塘關與石嶺關,分局一山兩端,呈“犄角”之勢。

經由此兩關,南可攻北,北可攻南,勝可並進,敗可互應。

石嶺關、赤塘關、天門關,分別鎮守著陽曲的東北、正北和西北方,合稱系舟山上的“太原三關”。

十月二十五日,宋金剛軍到達系舟山。

十月二十八日,宋金剛力攻石嶺關。

三日後,血滿石嶺關,李元吉的守關大將謝元端戰死,宋金剛付出近三千五百人的代價。

在三日,卻是宋金剛的主力登上了赤塘關的關口城頭。

赤塘關,破!

此關一破,一山所繫的石嶺關岌岌可危,太原盆地緩緩開門。

原來,老於攻謀的宋金剛,力攻石嶺關,乃是惑敵之計。

他早就派出一股精兵,藏在赤塘關下的隱秘之處。

等到石嶺關的守將謝元端戰死,赤塘關守將謝淑方見自己官前無事,便交代副將仔細看護,自己帶著援兵馳援石嶺關。

可是,等謝淑方帶著人到達石嶺關接管大權,參與守城之戰的時候,宋金剛潛伏在赤塘關下的伏兵,動了!

宋金剛親率死士,對赤塘關發東了瘋狂而不計代價的進攻……

赤塘關失手,石嶺關便有被包餃子的危險。

孤立而守,一對整個太原的防禦再無任何意義。

謝淑方果斷下令,棄守石嶺關,率軍南撤至陽曲縣城,並向晉陽的李元吉告急……

由河北諸郡和太原盆地之間,橫亙這一條巍峨的太行山脈。

然而,因為河流的切割,太行山脈之上,仍然有許多可以讓人通行的峽谷。

細數起來,主要的有八條,史稱“太行八陘(xing)”。

陘者,山脈中間斷開的地方。

太行八陘,分為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

楚漢爭霸之時,淮陰侯韓信,就是從井陘出兵攻打趙國,留下了“背水一戰”的千古傳奇。

易州的宋金剛,就是從蒲陰陘逃入雁門郡,投了劉武周。

而此時的竇建德和李密,也正在利用這太行八陘,試圖進入太原盆地。

竇建德,居北,緊跟宋金剛的步伐,也走了蒲陰陘和飛狐陘兩路。

一支,目標雁門郡;一支,目標太原郡。

李密,居南,選的路線卻和淮陰侯韓信的路線相同,井陘。

飛狐陘,起於上谷郡飛狐縣。

主道,向西通往雁門郡靈丘盆地;輔道,向北通往雁門郡蔚縣-廣靈盆地。

蒲陰陘,東接上谷郡易縣,西連雁門郡靈丘,再往往北就直抵馬邑郡和雲州郡。

山嶺之上,有子莊關,峰巒峭峙,仄陘內通。

井陘,東接恆山郡井陘縣,西接太原郡陽泉縣。

途中,要經過要隘之地,葦澤縣。

從此入太原,便可直入盆地,顧望整個太原。

十月二十日,竇建德大軍到達飛狐縣,與劉武周派駐此處的守軍激戰。

十月二十六日,李密大軍達到葦澤縣,也與李唐守軍激戰。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