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1章 產業 (第4/4頁)

加入書籤

是每人每年5000文,也就是5吊或5貫左右。

一個人花費在食鹽上面的錢,是其收入的約 1.4 成!

肯定貴了!

隋朝一斤鹽最便宜的時候,也是時間保持最長的時候,是一斗60 文,也就是一斤6文。

一年用於食鹽的支出,一年大致是192 文,佔其總收入比例百分之二。

這個價格,還算合理!

但即使如此,如果採用隋通鹽業的技術,其成本僅是目前煮鹽成本的二十分之一。

都有那些技術?

首先,是河東鹽湖鹽農發明的五步產鹽法(墾畦澆曬法)。

即,集滷蒸發、過“籮”調配、儲滷、結晶、剷出五步。

這種產鹽法,最關鍵、最難的是集滷蒸發,即生產足夠濃度的鹽水。

粟末地充分利用了玻璃工業的發達,可以為集滷蒸發環節,加蓋透明的玻璃溫室。

充分利用玻璃傾斜表面冷凝水引走,提高溫度,防止自然降水,從而快速形成高濃度滷水。

此法,成本最低,但效率相對另外兩種技術,並不高。

不過,華夏的湖鹽資源,分佈最廣,儲量也最為豐富,是世界第一。

所以,此種技術產鹽,最為穩定。

其次,是岩鹽,直接整塊使用或加工。

鹽板,鹽塊,粗鹽,細鹽……

阿布一想到鹽板烤魚、烤牛肉,口水就嘩嘩地流!

那可是,真正頂級的享受!

這玩意,主要在地下,但幾乎都由純鹽組成,挖出來就可食用。

粟末地的搜影,已經在南寧地區、淮南江表地區、江漢沅湘地區、河西地區、康藏地區,發現了諸多岩鹽礦。

而位於河西西海郡的柴達木盆地的岩鹽礦,是世界當之無愧的老大!

珍珠鹽!

這裡的成本,就是挖掘和運輸成本,簡單粗暴!

第三,便是粟末地工業化化工工藝加工技術。

哪兒來的工業化化工加工工藝技術?

還記得東突厥境內,那個沒人要的查干布林湖嗎?

對,就是那個人人嫌棄、一毛不長、牲畜遠避的鹼湖!

天然蘇打,純鹼,無水碳酸鈉。

做為粟末地製造玻璃的重要原料,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已經在那裡建造出了一個純鹼加工工廠。

整套裝置,採用的是粟末地科學家自己創造發明的半自動化化工提煉加工工藝。

這套工藝裝置,同樣對於滷水析鹽有效,而且是超級高效!

不僅可以省去普通鹽場的結晶工序,而且還能省去制鹼廠的化鹽工序,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樣,海水滷水、鹽湖滷水、地下天然滷水,都可以在這套工藝裝置裡變廢為寶!

進去的是綠乎乎、黑乎乎的滷水,出來的是白花花細密密的精鹽!

美!

成本,在規模化之後,比曬鹽還便宜!

這三樣,就是阿布堅持開設隋通鹽業的強大基礎和武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