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7章 仕途 (第3/4頁)

加入書籤

,靠門蔭入官並爬上高位的也僅有五成。

其他的,還是在茫茫人精中辛苦蹉跎!

有的,因為吃不得苦、走錯了路、不想當牛後,紛紛迴歸家族,繼續啃老……

但是,那些大量的高官庶子呢?

這個異常龐大的隊伍,只能將目光瞄準下一個廣泛意義上的自由競爭的森林!

唉,貴族們往往除了正妻之外,還有很多如花似玉的平妻、妾啊的!

而這些女人,最大的依靠,除了顏色,就是生給你看!

嗬!!!

那個,叫多啊!

李淵十幾個兒子,嫡子才幾個?

竇彥那樣的,一下子生六個,嫡子才兩個。

這樣的貴族家庭,可謂是數量驚人!

唉,年輕能生的平妻、妾、婢女……總是……很多啊!

那餘下的中低公務員崗位,好進嗎?

你說呢?!

據搜影統計,大隋六品及一下可供選擇的崗位空間,也極其有限。

研究大業五年的這一數字可知,朝廷也就大致能解決官員啃老子弟大致四成的數量。

為啥?

因為這些中下級官吏崗位,還有更多的人競爭。

那些人呢?

無數刀筆吏,普通士人,寒門子弟……

這些人,有徵闢來的,有察舉來的,有軍功入仕來的,有流外入流來的……

但威脅最大的、也最具有競爭力的,便是透過大隋科舉考試來的!

不過還好,在關隴貴族刻意打壓和限制下,大隋在阿布穿越以前透過這條途徑入仕計程車人,屈指可數。

但是,但是,唉,那個萬人爭過的獨木橋,卻顯得更加擁擠!

那比阿布前世考個清華、北大,要難上一百倍!

最終,肯定還有那四到六成的官員貴族庶子、部分嫡次子,只能老老實實地繼續他啃老族的紈絝事業!

但是,誰真正願意當一個混吃等死的啃老族呢?

誰又願意,一輩子踟躕在社會階級底層吃沙子呢?

所以,科舉制,真是一項華夏祖先最偉大的發明和創造!

它給了所有無望透過門蔭、徵辟、察舉、軍功、流外入流的人,一個相對自由而公平的入仕機會。

但,然並卵!

如此等視寒門白丁、普惠天下的選官制度,其偉大的優越性卻始終被從門蔭制獲益的貴族勢力所壓制!

文皇帝、廣皇帝既然要持之以恆地打擊和排斥傳統貴族涉政,那他們就必須透過開創性的科舉制度,儲備足夠的非貴族人才!

然而,現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阿布仔細做過統計,到大業十二年止,朝廷共舉辦過科舉試才五次!

開皇七年,文帝下詔,命令各州每年舉薦三名人才到京師參加考試,透過者則留在長安做官。

文帝初期,共分八大州。

也就是說,第一次科舉試,才共有二十四人參加。

文帝后期,共有297州,所以第二次共有三百五十人參加科舉試。

廣皇帝時,三百人成為定數,共有三次,總計九百人參加科舉試。

這加起來,大隋目前為止參加科舉試計程車子,共計1274 人。

這,看起來不少啊?

然而,共有多少人成為秀才呢?

對,這時候中舉的人,叫秀才,不叫進士。

當然,還是三甲取士,也就是三個人!

至於狀元、榜眼、探花之說,自由投考之說,都是當初阿布和楊侑在大興城監國的時候,才胡亂鼓搗出來的玩意。

那政策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