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6章 預研玻璃,踏進通天橋 (第2/4頁)

加入書籤

香料、種子,還有三十幾個手工匠人。

阿布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有技術的人才,比什麼金銀財寶有價值的多了。

仔細問問,裡面有鐵匠、金匠、銀匠、皮匠、醫生、學者、建築師、雕塑師、音樂師、織毯匠、氈匠等。

最厲害的是,裡面有來自薩珊波斯的四個造船匠,還有七八個分別來自兩地的打製武器鎧甲高人。

這一下,阿布差點樂得把自己的鼻血都弄出來了。

東西融合,東西融合呀!

這樣,連個推辭也沒有,阿布就像一隻貔貅,全部吞下,並很迅速地就將這些寶貝們分散各部。

一部分送去了陀太峪工兵場,一部分進入到重影的後勤將作營,其餘的送去了賈農的民政工坊。

這個隊伍著實不小,直奔八百多人、一百多輛大車而去了。

不說這兩股人馬那一長串大車上裝著什麼,但就阿布自家的商隊大車上,除了往常進貢給隋帝的銅錠、毛皮、海東珠,還有各種各樣的陀太峪特產。

各種鐵製品,如鐵鍋、鐵鏟等。

各種骨製品,如牛角梳、骨笛等。

最多的是雪白的瓷製品,如碗、碟、杯等,油亮光滑,如玉如雪。

……

這裡面,還有五百多名阿布的衛隊。

整個大隊,浩浩蕩蕩,朝西南而行。

他們首站的目標,涿郡城。

白青,在天空中陪伴阿布他們飛了好遠,最終在阿布的揮手中折返而回,慢慢消失在遠天雲層之中。

春秋時,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

到了隋朝,在邗溝的基礎上,兩代皇帝大幅度擴修延展,遂成。

時人,稱這條運河,御河。

御河,南起餘杭,北到涿郡,西到東都洛陽,全長三千六百多里。

御河,後人稱之為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大中國古代的三項最偉大工程。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大隋王朝,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既有經濟方面的考慮,又有軍事行動的目的。

一統天下之後,原本一直在黃河流域的經濟重心,已經逐漸向長江流域南移。

大隋先是定都長安,後又遷都洛陽,其政治中心絕不可能伴隨經濟發展而南移。

因此,為了加強對富庶經濟區的聯絡和管理,同時讓南方富足的糧食等物資調劑北方,再加上帝國對北方邊境治安維穩的需要,擴修貫通南北的運河就成為必行之舉。

御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永濟渠,在黃河以北,從洛陽對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

通濟渠,從洛陽溝通黃、淮兩大河流的水運。

山陽瀆,又稱甘溝,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陽,徑直向南,到江都,西南接長江。

江南河,北起京口,南至餘杭,廣十餘丈,全長八百餘里。

涿郡城北有涿水,西出涿鹿山,故名。

御河的北端大碼頭,就在涿郡城外涿鹿山下的涿水河邊,此地名曰通天橋。

通天橋沒有橋,而是有一座天下聞名的碼頭。

通天橋是大隋國家最北端的漕運起點,也是一個商業交通要衝,自然以碼頭為核心,生成一座大鎮。

站在涿鹿山高處,鳥瞰通天橋,卻見:

人煙稠密,店鋪林立,街道縱橫。

裝載貨物的牛車、行色匆匆的力工、騎著牲口的遊商、閒庭信步的遊人、留戀店鋪的婦孺……像一條條湧動在街市中的河流。

他們,流淌在通天橋或通往涿郡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