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20章 誰知盤中餐 (第2/5頁)

加入書籤

這個輔食稀缺的年代裡,這也只能是透過穀物量的積累來滿足軍隊關於體力要求的權宜之計!

即便如此,在跟草原軍隊單對單的對決中,中原士兵往往是落於下風的。

就像都拔所說的那樣,吃草谷的漢地人,在其個頭和體能上,普遍要弱於以食肉為主的草原人。

這是食物能量提供的差異決定的,並且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體格的改變,常常需要好幾代人去持續不斷的去改善飲食結構才有效果。

這,也是在具體野戰戰例中,北草原軍隊大機率能戰勝中原和南方軍隊的基礎原因。

阿布想要強軍和精兵。

體能素質,往往是他首先考慮的因素。

粟末地的重影軍隊軍事科學院,已經開始對了軍糧標準化和科學化開展的專門性研究。

主要是透過配餐效果對比,綜合考慮粟末地的後勤能力,準備研究出足夠能量、便於攜帶、易於儲存和加熱的野戰口糧。

人,馬,都有!

這些年,小麥、稻米、玉米、豆子、花生等連續豐產。

粟末地面粉加工技術,也全面進入到了水力、鋼磨、自動填裝等的進步時代。

已經開發出的戰備口糧,還比較原始簡單。

像類似帶孔鍋盔、油炸餅乾、油炸泡麵、桶裝醬菜、肉乾罐頭、臘肉罐頭等。

這些便攜主食產品,已經陸續出現在了重影戰鬥部隊的隨行背囊之中。

驍果衛,當然還沒這個條件。

但是讓火頭營試著將粟米進行深加工,做成熟米糕、熟米乾飯團等這樣的便攜食品,還是可以的。

為此,利用現有人力和技術資源,成立了白道城軍需工廠和軍需研究部,特別是軍糧研究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利用陰山山脈一帶天然的豐富肉食寶庫,為大軍儲存大量的肉食蛋白!

可儲存,便攜帶!

儘管再怎麼弄,對於一支超十萬人的野戰大營,能積存下來的肉食肯定會是杯水車薪。

但是,透過這些舉措,既能積累大軍食物自濟的寶貴經驗,又能短期解決部隊肉食蛋白供應有和無的問題!

況且因為積存肉食的生產行為,伴生了可觀數量的皮毛、筋骨、油脂,這都是任何時代裡異常重要的戰略物資。

毛皮既可以做衣物,又可以做鎧甲、手套、馬鞍、皮索等!

而獸筋的價值,就更不用多說,那是武器原料!

至於骨頭,有的可以入藥,有的熬膠,有的直接可以用石磨壓碎磨粉後加入飼料!

油脂,用處更大,凍瘡藥、潤滑劑、餐油、燃油,等等。

……

將官們,依照規律沒有進入斥候舍,而是一一走進虞候旗隊的排屋舍。

那些剛值完夜哨、穿著常服的虞候們,正在吃早食。

見大將軍楊子燦等進來,忙放下碗筷,“刷”地立正站立、撫胸行禮。

這一次,楊子燦也立正挺胸,回了撫胸禮。

然後也不說話,慢慢走過去,仔細檢視他們正在吃的早食。

他們用來盛悶熟粟米的碗,各種各樣。

有陶盆、粗瓷碗,但最多的是木頭扣出來的大木碗,結實、輕便、耐用。

甚至,還有幾個人用自己的兜鍪——頭盔裝飯。

夠大,一下子能全裝進入!

放醬和醃菜的傢伙,則是一張掏成凹形的一塊長木盤。

在木盤的兩頭凹陷處,盛放著好多根黑乎乎、上面有些許白色鹽漬的條狀物。

臘肉條,新產品!

阿布直接伸手捉起一根,一下就塞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