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2章 在粟末地豐收的原野上 (第1/4頁)

加入書籤

今年粟郡、契郡,迎來了全面的大豐收。

小麥、大豆,棉花、水稻,面積大,產量更是也不少。

今年的採收,粟末地人已經開始嘗試用牲口作動力的畜力機械收割。

像小麥、大豆、水稻的收割機,就是放倒、打捆,這種技巧性的工程機械,實在難不倒農業技術工程院的那些人。

和元代王禎的農學著作《農書·農器圖譜》所描述的推鐮使用人力不同,粟末地發明的畜力收割機,是由牲口、架體、傳動裝置、分禾器、割臺、捆紮輪組成。

這種滿含墨家機械傳動學說、粟末地冶煉製造技術的收割機,非常適合粟末人現在的大型農場。

雖然比不上阿布前世全機械聯合收割機的先程序度,但在今天卻是絕對高效和劃時代的東西。

一個這樣的畜力收割機,可以抵得上二十個人的手工勞動。

現在的粟末地,缺的是人,最不缺乏可以做動力的牲畜。

至於棉花,只能用大量的人手工收取。

粟郡、契郡的女人,只要能夠得著棉杆的全部動員上。

就連阿布家的那些侍女們,也響應號召,用絲巾裹住頭臉,去棉田裡幫忙。

小孩子們,跟在大人的後面,一邊玩,一邊給大人幫忙打打下手,比如幫著撐一撐裝棉花的麻袋、遞一遞水什麼的。

女人們,有的挎個柳條籠。

有的,找一塊布、甚至是做飯的圍裙,然後將一頭往腰上一纏,再把垂下的部分朝上一折,就形成一個肥嘟嘟的大口袋。

採摘棉花,就是從成熟後炸開的棉桃裡,把潔白的棉花用手撕出來。

當然,有時候因為天氣搶時間,需要把整個棉桃拽下來帶走,等到了堆場再從棉殼裡撕出其中的棉花。

棉花,不像其他莊稼,它是一波一波的成熟。

所以,一塊棉田,得反覆根據成熟的情況進行採摘。

今年粟末地偏旱。

到九月份,晴天多、雨水少,這讓農場裡第一次擴種後的棉花收成非常好。

收成好,儘管是一件讓人幸福愉快的事,但採摘棉花實在是一個磨人的活。

棉花的杆子不高,採摘的人必須貓著腰,如果是直接採花還得講究技巧,否則棉花殼會劃破手指。

所以,棉田裡的女人們是最苦的。

每到晚上,都會腰痠腿疼,手指上傷痕累累。

不過,這就是粟末人的新生活。

比起以前飢一頓、飽一頓,一天裡無所事事又擔驚受怕的日子,這生活過得富足、生動、充實。

只要完成額定的任務,婦女們超額完成的部分,將獲得不菲的酬勞。

務實而勤勞的粟末地女人,總是顯得忙碌和任勞任怨。

重影的炊事團,分成好多支分隊。

現在,可成了各個農場最受歡迎的人。

他們總是變換各種花樣,做出清涼可口的解暑飯菜和湯水。

像什麼綠豆湯、冰西瓜汁、冰草莓汁、冰葡萄汁,等等。

他們從農場廚房裡準備好這些,便駕著特製的炊事餐飲大馬車,奔赴和遊走在田間地頭。

每當這個時候,跟著大人在田地裡玩耍的孩子們,便一窩蜂地撲過來。

他們總是第一波吃飯喝湯的人。

等姑娘、媳婦們收拾好棉花,在河邊洗完手臉、怕打幹淨衣服走過來的時候,孩子們就已經吃過喝跑去玩了。

炊事團的小夥子,很快就成了這些女人們調侃和作弄的物件。

有些潑辣膽大的女人,開始邊吃飯邊挑逗這些炊事兵;還有的,盤問起炊事兵的個人情況,想做牽線的媒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