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3章 魏軍 (第2/4頁)

加入書籤

他們都不知道還在不在瓦崗寨,所以也正好可以安排親信之人。

那朱雀驃騎將軍和玄武驃騎將軍是誰?

田留安和周文舉。

田留安,實際上是個被歷史嚴重低估的猛人,允文允武,眼光獨居,治政治軍,皆有一套。

他正是阿布前世那個歷史上,大唐有名的道國公,是李二的貞觀重臣。

只是這時候,他還不知道天下有個李二,只是在安心地跟著李密做他沒有前途的土匪生涯。

可惜了啊!

至於周文舉,王伯當的好兄弟,韋城人。

雖然投奔翟讓很早,但此人比較低調,也不爭功,說以在瓦崗聲名並不顯。

可是,一等李密開牙立杆蒲山公營,就主動跟著投了過去。

也算是蒲山公營中,最老的一批元老性人物。

雖然,很短!

但是,時機很重要啊!

不過坦率說,現在的蒲山公營,已經早就不是阿布前世那個歷史上,人才濟濟的樣子。

只能是那句話:軍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呵呵!

楊子燦,害苦了李密這個新任魏王的大計啊!

步軍的編伍,比較容易。

在這一萬六七千已經算是精挑細選的人中,再挑選精悍步卒四千,還是綽綽有餘!

不過還是那句話,在殤這個大豬蹄子的刻意策劃配合下,這八千內軍中,混入了不少“異己分子”!

至於那些中低層的關鍵位置,一如瓦崗時那樣,都被粟末人給滲透和霸佔了。

李密設立內軍四驃騎,其目的有三。

其一,是建立一支直屬能戰精銳。

其二,加強對諸軍各部控制和震懾。

其三,整合自己的勢力,銘定等級。

內軍四驃騎之外,便是李密的本營及屬於投附百營的設制。

從第一營開始編序,由各歸投匪主統帥率其舊部人馬。

李密的本營,其實就是內軍主力的延伸,就是加上了他自己的親衛營和幕府。

至於百營,就是諸如運河雙雄、濟水三煞之類。

這裡面,既有當年的隋軍降卒,也有慕名而來歸附的地方豪俠,還有大量來自農民軍的小股武裝。

為了嚴格管理,魏公李密建立了“百營簿”制度。

百營薄,就是軍籍軍功軍餉制度。

一萬三千餘人,就編成了十個營。

看著唬人,其實人數都很少。

按照李密的意思,這是要先把架子搭起來。

至於人馬補充,大家不用操心,魏王自有妙計!

整編完部隊,接著就是大規模的“普法教育”!

呵呵,普法,就是將李密的軍規、軍律生動形象地傳播給眾位糙漢子們聽。

不僅要聽,還要保障讓他們聽懂!

這,可絕對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好在另一邊的格謙,不知道在鼓搗啥,除了隔山差五地來一趟請大家喝酒吃肉,就不見動靜。

不過如此一來,正中李密下懷。

他要的,可不就是喘息之機?

正好,他利用這個空檔,嚴明軍法,讓隊伍素質來個整體升級!

這,是要爆炸的姿勢啊!

眼看著,一個月就過去了……

嚴肅軍紀……

嚴加操練……

物質籠絡……

精神鼓勵……

以身作則……

恩威並用……

……

整編、軍法,讓魏公軍計程車卒,在組織上開始正式向軍隊過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