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章 帝陵 (第3/4頁)

加入書籤

都有一套相當完善的傳統制度存在。

比如分時、分批、分段進入,出入前後都會不可視,分類集中隔斷,完工即撤分散……

宇文愷,飄飄若飛,瘦得像仙人。

他帶領何稠、閻毗等人,恭迎在景山腳下。

廣皇帝勉勵一番,便跟隨宇文愷登上景山石道。

緩緩拾階而上,宇文愷也當了一回陵墓導遊。

“陛下,據人考證,當年曹子健做《洛神賦》,便是在這景山腳下的伊水、洛水交匯之處。”

“哦?真如此湊巧?”

廣皇帝自詡為一代詞雄,自是大感興趣。

因為他是一個感情豐富、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人,所以對曹子健的《洛神賦》也頗為喜歡。

“辭賦華美綺麗,情思綣繾細膩,想象豐富別緻。”

“然,過於哀傷、消沉,缺乏大氣!”

“消遣可也,不可沉浸毀志,無益社稷!”

皇帝這麼說了,大家自然是連連點頭。

說實話,辭賦上的功夫,廣皇帝可以輕鬆甩周圍的臣子們,好幾條街。

廣皇帝的詩賦詞風,算是開一代之先河。

他一改魏晉南北朝時的繁複豔麗頹廢之氣,給大隋的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工整、豪邁的邊塞清風。

其詩宏闊激昂、雄視南士,啟發後世邊塞詩的先聲。

曹子建寫《洛神賦》,正是人生蹉跎的低谷時期。

接二連三的沉重政治打擊,讓他只能藉著與洛神人神殊途的遺憾,抒發其內心鬱郁不得志的苦悶和悲傷。

“陛下,此山還有兩個傳說呢!”

宇文愷見廣皇帝評價完自己引發的第一個話題,於是又丟擲來一個。

唉,這宇文愷,也變得很會很會討好主子了啊!

變壞了哦!

“快講來!”

“啟稟陛下,傳說啊,這緱山與兩位神仙有關呢!也因此聞名天下!”

“啊?真有此聞?”

這下子,廣皇帝來了大興趣。

神仙,昇仙,歷史上就沒有哪一個皇帝能抵擋住這個誘惑的。

“陛下,這是真的。當地都有久遠的廟宇和碑刻呢!”

“哦?”

“一位是西王母。她曾在此山修道成仙,因她姓緱,故名緱氏山,後簡稱緱山。”

“另一位,是周靈王的太子晉。他跟浮丘公學道,後在緱山之巔駕鶴昇仙,故被道家尊此地為聖地。”

哇塞!

真是個妥妥的仙緣寶境啊!

楊子燦靈機一動,說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廣皇帝聽了,老大開心。

眾人也連說精妙。

與仙同遊,去之如何?

不一會兒,大家就登臨景山平緩上升的白雲峰頂。

整個陵園,佔地極廣,坐北朝南呈正方形佈局。

長寬,各約數里。

四周神牆城廓圍護,四角有角樓高聳。

中部各置神門、闕樓,以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順著神道,有石像生九對。

東西北神門外,各有一對坐獅;其餘六對,均在南神門的神道兩側。

自北向南,依次是辟邪、翁仲、天馬、望柱等,高大逼真,一派大國氣象。

東側翁仲之間,矗立著好幾座巨大的龍馱無子石碑。

這是等皇帝千秋之後,再行將文字刻與其上。

走過石牌樓、陵門,正面遠處,是依山而建的巨大祭殿群。

阿布睜大眼睛,橫豎看去,便覺僅是雄偉的獻殿,就有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