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章 光明磊落 (第2/3頁)

加入書籤

冰月見狀,心中大駭,連忙擺出一副無辜的模樣,語速飛快地解釋道:“姐姐息怒,聽我解釋!我和青羽白日裡偶遇慶忌公子,當時一眼認出他便是傳說中的那位,心中震撼之餘,手上的茶水便失了控……實屬意外啊!”說完,他腳下生風,企圖藉著夜色掩護,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然而,任若惜豈是那麼容易被糊弄的?她一聲嬌喝,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從明天起,你的日子可就沒這麼逍遙自在了!得跟著我,習武強身,學習經商之道,我們同吃同住同行,你休想再逃避責任,整日遊手好閒!站住,別跑!”話語間,她已邁開步伐,誓要將這逃命的弟弟逮個正著。

而在這段家族小插曲之外,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位名叫季子的智者,正是慶忌的叔祖父,他不僅在吳國享有至高無上的人望,即便是放眼諸侯列國,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君子。提及季子,不得不提“季札掛劍”的佳話,這不僅是守信重諾的象徵,更是春秋時代君子之風的縮影。

在那個紛擾不斷的春秋時代,雖然弒君篡位之事屢見不鮮,但季子與他的三位兄長,卻如同暗夜中的星辰,照亮了人性的光輝。他們是吳王壽夢的四子,長兄諸樊、二哥餘祭、三哥夷昧,以及最小的季札。壽夢王偏愛幼子季札,欲傳位於他,但諸樊深知父親心意,主動讓賢,季札卻以不願違背禮制為由,選擇了離開。

隨後,諸樊繼位,心中始終記掛著那未竟的傳位之願。他病逝前,並未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遵照兄長的遺願,嘗試召回季札未果後,將這份責任與榮耀傳遞給了二弟餘祭。遺憾的是,餘祭亦未能長久,臨終之際,王位再次平穩過渡,落到了三弟夷昧的肩上。這一連串的傳位之舉,不僅是對王權的尊重,更是對兄弟情誼與家族責任的深刻詮釋。

這四位兄弟,雖未能在王位上共治天下,但他們以君子之姿,書寫了一段段流傳千古的佳話,讓後人銘記於心。在不遠的歲月裡,夷昧王的身軀被沉痾所困,生命之火搖曳欲熄。他深知時日無多,遂派遣心腹快馬加鞭,穿越千山萬水,只為尋回那遊離於權力遊戲之外的四弟——季札。然而,季札的心,早已超脫於世俗的王位之爭,他如同雲間之鶴,對王位之邀淡然處之,只留下一句“王位非吾心之所向”,便讓使者空手而歸。夷昧無奈,只能將王冠輕輕置於愛子姬僚的頭頂,這位未來的王,正是慶忌血脈相連的父親。公子光,作為長兄諸樊的遺孤,心中卻藏著另一番算計。在他看來,四叔季札既無意王位,那麼按序繼承,這王位理應落入自己手中。這份不甘與憤懣,如同野火燎原,最終驅使他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借刺客之手,於無聲處聽驚雷,終結了姬僚的統治,自己則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寶座,成為闔閭王。季札,這個名字在吳國乃至整個諸侯國間,都是賢良與智慧的代名詞。闔閭雖已篡位,但對這位德高望重的叔父仍心存敬畏。他深知,一旦季札發聲,其影響力足以撼動自己的王位根基。於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輿論戰悄然拉開序幕。伍子胥,這位智謀過人的謀士,提議散佈謠言,稱闔閭對王位之念堅定不移,若季札歸來欲復辟舊制,必將引發又一場腥風血雨,百姓將再陷水深火熱之中。此計甚妙,它巧妙地利用了季札對民眾的深情厚誼,將他置於兩難之地。季札,這位真正的君子,面對謠言四起,心中波瀾不驚。他深知,自己若涉足王位之爭,只會讓吳國陷入更深的混亂。於是,他選擇了一條最為艱難的道路——沉默與退讓。歸國之日,他未著王袍,未行王禮,只是默默來到姬僚的墓前,淚水如泉湧,既是對故友的哀悼,也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隨後,他毅然轉身,返回自己的封地,立下重誓,此生不再踏入王城半步,以示對闔閭王位的尊重與避讓。慶忌,這位年輕的王子,望著季札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