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章 專業的 (第1/2頁)

加入書籤

關於城池的運用,我是想,既然已經如此堅固了,那何不把它變成對敵最近的堡壘和城牆,以壓制性火力的強度和密度為輸出,犧牲大部分移動速度,作為深入敵陣面對密集型敵群的壓制性力量,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號稱軍艦上最後一道防線的近防炮,以1130型近防炮為例,兩個彈倉自動裝填,11根發射管,紅外光學衛星三重雷達鎖定自動化瞄準射擊,最大發射速度每分鐘發,每秒166發,能夠以4馬赫超音速攔截敵軍的反艦導彈,攔截成功率高達96%,一次效能鎖定40個高速移動目標,使用鎢芯穿甲彈,大幅度提高殺傷力,殺爆榴彈和穿甲彈,即便是打穿敵方有保護裝甲的坦克,也輕而易舉,每分鐘消耗炮彈造價180萬人民幣

想要實現這樣的攻擊力,關鍵不在炮塔上,而在炮彈的奧義規則,因為炮塔是蓄能,能量蓄積成爆破性氣團後,依據爆炸推力實現出膛引爆,這樣做的缺點是無法快速頻繁輸出,只有把這些能量壓縮成一顆顆炮彈後,才能實現迅速自動裝填發射,而且炮彈要有強大的穿甲能力,才能對將領級目標實現殺傷,唯一能給我參考的就是——擲槍術中的凝聚標槍規則

那標槍頭部擁有極強的穿刺切割規則,可以承受極大的推進力而不變形,如果把這樣的規則進行強化,把標槍頭做成穿甲彈的彈頭,而標槍的槍桿內部,壓縮排極大的爆炸效能量,只需簡單撞針激發,就能擁有炮彈出膛的巨大動能和線速度,這同樣要求炮管具備足夠的承受能力,若炮管足夠大,和須這麼麻煩,一發就夠了,若炮管小,威力又不夠,還要浪費大量功夫,得不償失

與其耗費這些功夫,我還不如多啟用幾位名將,目前的戰鬥強度,已經夠了,只要我不去招惹那些統帥級目標,不過,這並不是說這些構想就完全失去左右了,依據標槍進行改造,可改裝出火箭,一枚相當於數百次轟炸能量的巨大火箭,值得我費一次功夫,一大批火箭同時朝一個地方轟炸下去,這樣的火力響應速度,幾乎無可匹敵

將火箭與靈犀之箭結合,形成可以隨心改變方向的,就是導彈,面對像鉅艦那樣的龐然大物,只需在其沒有準備全力防禦的情況下,一發就能掀翻整座鉅艦,這種是距離足夠遠,爆炸威力足夠強的,覆蓋範圍足夠廣,發射速度足夠快的,火箭炮思維,代言者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和洲際導彈

還有一種就是把穿甲威力發揮到極致型的,專業破甲戰車,在面對鉅艦城池這類烏龜殼一樣結實的東西,也能有一戰之力,提升穿甲威力,不外乎三種,對炮彈威力和堅硬程度進行提升,對炮管材質強度和炮管長度進行提升,增大出膛速度,第三種就是對炮彈射速,著彈點炮彈密度進行提升,這就是近防炮,咬住一個地方,一發炮彈不行,一萬發,一百萬發,對準一個地方,絕對能破開一個口子,再配合爆破型炮彈,把口子撕的更大,粗略估算一下,至少萬枚大型炮臺轟擊在同一個地方,就可以撕開城池,鉅艦的防禦力應該也在這一水平

這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弄出來的,但我可以一點點進行實驗改良,就拿著九輛馬後炮開始,炮臺只負責引燃炮彈末端炸藥,靠炮彈自身力量推進,不需要炮臺蓄能成炮彈,參照標準——標槍

一枚標槍形狀的炮彈被凝聚而成,彈頭流轉著銳利的金屬性奧義,內部充滿刺目紅色光流,是從小型炮臺的炮塔內壓縮製成,剛開始還很不熟練,因為這股能量極其不穩定,一旦有其他能量刺激,立刻就會發生爆炸,後來乾脆用自身力量模擬炮臺蓄能,直接把爆炸能量蓄積在標槍內部,省去罐裝環節,這樣的缺點是很慢而且很累,哪怕是最小號的炮臺的功率,都不是一般的武魂體能夠比擬的,但是成功率高,在一輛戰車上實驗後發現,標槍大小與炮管不匹配,大量能量洩露出去,沒有完全轉化為炮彈出膛速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