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世事難料 (第2/4頁)
,一定要跟著黃家兄弟。
繼挖水窖後,村民們又投入編織捕蟲網和草蓆麻袋的工作中。
村與村之間都有聯姻,而大營子溝這邊有什麼舉動都會迅速傳到其它村子,包括臨縣。
不過幾天時間,照西縣周邊的兩個縣的村民們也都用烏拉草、蘆葦和稻草等編織捕捉蝗蟲所用的工具。
雖然大家都不懂這東西編來做什麼,但他們相信只要跟大營子溝的人做準沒錯。
......
鹽鐵買賣由朝廷專營,最賺錢的兩項買賣做不了,袁牧雜貨鋪的生意差了許多。
只靠其他貨物倒也能撐起一家人的生活,只是這樣下去一年到頭手裡就攢不下幾個錢。
萬一著急用錢就會很麻煩。
袁牧和張氏整日琢磨著如何將買賣做起來。
不求大富大貴,起碼得讓一家四口都能吃飽穿暖,兒子能繼續唸書,女兒出嫁時有份不讓婆家人看輕的嫁妝,還有爹孃要養。
袁夫子的信件袁牧一家並未收到,袁家十幾口人找到雜貨鋪,袁牧夫妻才知道他們賣了老家的房子舉家搬到禹州城。
袁牧之前多次勸爹孃來禹州他好儘儘孝,爹孃來了他很高興,一家人總算團圓。
只是這份高興並未持續幾天,因袁攸買宅子跟他借銀子發生了不愉快。
袁攸妻妾兒女多,加上老兩口想跟他住幫襯著他點,宅子就必須買大些,不然住不下。
禹州的房價比照西縣貴出五六倍,袁夫子賣宅子的銀子只夠在這裡買兩三間屋子,且地段比較偏。
老兩口有積蓄但又不願意拿出來,想留著傍身。
人老了手裡還是得有些銀子才行。
袁攸便找袁牧借銀子。
袁牧做了十來年的買賣,確實掙了些錢。
只不過他掙的多花銷也大。
每年要拿出三十兩銀子孝敬爹孃,岳父母那邊也要給一點,平日裡的人情往來,兒子的束脩,以及自家的花銷。
雜七雜八的算下來,一年下來其實也不剩多少銀錢。
袁攸一開口借錢就要將他全部積蓄都借走,袁牧再孝順再顧著兄弟情也不可能不顧妻兒。
這筆錢借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回來,如今買賣越來越難做,袁攸說的舌燦蓮花袁牧也不信他一年內能把錢還清。
兒子的束脩不能斷,一家人要吃喝,雜貨鋪也需要週轉的銀錢。
全都借出去,他們一家怎麼辦。
跟張氏商量後袁牧拿出積蓄的四成借給袁攸買宅子。
城裡雖有百姓感染天花死亡,但只是極少數,因此不像照西縣一般因為殷氏人家搬走而低價賣了宅子。
袁牧借的銀子,加上袁夫子賣宅子的銀子,以及老兩口的一些棺材本才買到一棟一進的院子。
袁攸還想買個鋪子,這錢湊不出來只能作罷,只得租了個鋪子做買賣。
袁牧借的錢不少,袁夫子和楊氏雖沒說什麼,但對大兒子還是有所不滿。
認為他成了親只顧著自己的小家,不顧兄弟和爹孃。
袁攸和鄭氏更是不滿,本想做了豆腐分出一半給張氏賣,張氏多少能掙幾十個銅板,當然,自己掙的更多。
因為借錢的事,乾脆不讓他們賣。
禹州人口多有錢人也多,有從南方過來的商船和行商之人,大豆的價格比照西縣稍低,買豆腐的人多,豆腐生意確實不錯。
袁攸有了之前的經驗,不會一次做太多,有酒樓或大戶之家預訂就多做些,沒人定早上就做五板,賣的差不多了再加兩板。
每日都能將豆腐賣完,豆渣也能吃,自家吃不完還可以賣錢。
一個月下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