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興亡過耳,華屋山丘 (第1/4頁)
嬴政捕捉到了關鍵詞:“選集第一卷?”
這聽起來像是某種書籍,且還有許多卷。但是目前為止,天下還沒有講述這種內容的書籍——總結出“流寇主義”,又細細講明這種主義的特點表現……
這樣的內容,怎麼能是常規的書中能寫的內容?
既然這麼多所謂的起義都因為懷有這種主義而最終敗亡,那麼這本書寫出來這個主義、又把表現講的這麼詳細,不就會被人看了去,然後知道不能這麼做嗎?
雖然沒有寫到底該怎麼做,但是既然知道什麼是錯誤的,那想要建立一個勢力就要簡單許多了——至少,可以規避一個大坑。
這不是那種泛泛其談的空洞言論,而是能夠切實指導人做事情的“術”。
這種東西,什麼時候都應當是家傳之秘,誰能大喇喇地寫在書中,被天下人閱覽?
寫書的人到底是誰,又到底打著什麼心思?!
李斯等人同樣神情微妙。
作為大秦最頂尖的那一撥人,他們當然對於如何建立一個勢力、如何治理天下有著相當的心得,可這種心得他們也只會在家中傳授給子嗣。甚至,都不會傳授給全部的子嗣,只會精挑細選出合適的人選予以教導。
可後世要真有這麼幾卷書,那這心得秘術豈不是天下人人皆知?哦不對,是識字的人都能知道?
這種書究竟怎麼透過的朝廷得以傳播出去的?!
——他們可不相信後世的朝廷不會管制言論和書籍,誰要是不管那才是有問題。
而且,天下之大,總有朝廷出現失誤的時候,這種時候要是有人想要造反,又得了這樣的內容,對朝廷將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就算最終能夠鎮壓下去,但是說不定花費的人力物力時間就會多上許多,而這些東西哪一個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
李世民無言以對。
早知道這個東西要講農民造反的事情,知道它會鼓動天下的百姓反抗朝廷,對朝廷不利;但是他還真沒想到,這個東西不僅鼓動,它還要講造反的教訓、講不能做什麼!
這麼下去,是不是要手把手教百姓們如何造反?
這叫個什麼事兒啊!
-
朱元璋也是一樣的感受:“這書寫的很好,但是為什麼要寫呢?”
他自從有條件後,就沒有停下讀書的腳步,那些曾經的農民起義軍們也是他的重點分析物件。他們基本上都失敗了,而失敗的原因,也有極大的部分正是因為這個“流寇主義”。
他們打一把換一個地方,不斷地尋找新的城池用以“就食”,一旦這個地方的糧草被吃乾淨,他們就要再換一個地方——他們基本上從沒有紮根一地、自己嘗試耕種過。
但是,即便是最富庶的城池,也不可能永遠供應一支大軍的所需,因此,他們也都永遠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在這個地方真正地留下自己的影響力,繼而從這個基礎之上紮紮實實地發展壯大……
沒有自己的根腳,又怎麼可能獲得真正的全盤的勝利?
當年的他,廣積糧、高築牆,堅持這兩點,實際上就是在認真地經營自己的大後方,經營自己打下來的地盤——地盤總是需要經營的。沒有經營而僅僅是攻下的話,這個地方就不可能真正的變成屬於你的地盤。
九字真言之所以被稱為“真言”,當然是因為這九個字蘊含了深奧的智慧,是常人絕對難以想到的——在發現好像可以無限制地進攻下去、可以從其他城池輕易獲得糧草和兵員的時候,有幾個人還能想到要堅持去慢慢地經營地方?
可是,這個內容現在要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朱元璋光是想一想可能造成的後果,就覺得有些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