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2章 選官標準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不論是那什麼漢朝,還是當今,作為普通人家的他們都支撐不起送子嗣讀書的成本,但是孝順廉潔這個方面卻沒問題啊!

孝順父母長輩誒!這還需要什麼額外付出的成本嗎?根本不需要,這不就是天經地義、每一個正常的兒孫都會做的事情嗎?

即使是貧苦人家,子孫也知道要孝順長輩呢。

像是他的兒女們,都早早地就知道下地幹活,為父母分擔壓力,打理家裡家外的事務,照料年紀更小的弟弟妹妹……

說句實在話,要是真的比什麼孝順的事情,他們這些貧苦人家的孝順不應當比那些權貴人家更真實,也更突出?

——那些權貴人家,能遇到什麼問題或者風險,他們的兒女們要是孝順,也不過是聽從長輩的話、為長輩獻上禮物、給長輩逗趣開解之類的罷了,真有什麼活計也都是吩咐下人去做。

哪像是他們這樣的人家,真的需要小輩自己動手,也真的會讓小輩面臨抉擇、面對風險、遭遇危機?

便有人直接隱姓埋名,在天下中傳送訊息:[某地-某:這漢朝的選官方式太好了吧,咱們這些平民也有機會,只要孝順長輩,哪像是現在,讀書識字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某地-某:是啊,確實如此,誰不會孝順長輩]

[某地-乙:科舉其實也還算公平,但是讀書就不是咱們能做到的事情啊]

也有人對此不太看好,直接給這些感到喜悅的人澆下一盆冷水:

[甲地-某:雖然看起來這是咱們也能夠得上的,但是要說孝順,難道那些權貴人家不能說自己的孩子孝順?那些官員們互相都有關係,在權貴子弟和咱們這種人之間,明顯只會選擇權貴子弟。]

至於到底哪方才是更孝順的,那對於這些人而言重要嗎?根本不重要。

反正只要能夠夠得上孝順的這個名頭,那這些權貴子弟就能夠被舉薦。

這句話簡直是當頭一棒,打醒了許多對漢朝的選官充滿了幻想的人。

不少人直接怨恨滿腹:[甲地-甲:可不是,就算這上面說得再好聽又怎麼樣?那些官員實際上才不管這些所謂的條件,反正他們有權力,黑的也能說成是白的,不孝順也能是孝順,孝順也能是不孝順……]

[丙地-某:是啊,你們可別總是幻想了,我家可是吃過大虧,誰要信了這種選擇能選擇平民百姓,誰就是日子過得太好了,根本沒腦子。]

當時縣衙裡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他家裡面也還真的相信了——雖然知道可能不太靠譜,但僥倖心理總歸是佔了上風——然後投入進去,最終就全部打了水漂。

那些吃香喝辣的傢伙,都是和縣令老爺或者縣衙裡面其他人有關係的。

如今縣裡面這個小小的利益,都是這副模樣,更何況是這種直接和做官有關係的選拔?

這就是已經被豪強地主們當做自己的東西的肉,怎麼可能真的分給那些平民百姓?

條件說的再好,但總歸是要有人執行——由公卿列侯、郡縣長官來考察,能夠入了這些人的眼和耳、被他們注意到的,根本不可能是什麼普通人家中的人。即使出身不高,但估摸著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錢財或者人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