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翟讓·瓦崗寨 (第1/2頁)
隋朝中後期的官員和楊廣有沒有看到這些議論不知道,但是楊堅是看了全過程。
也因此,他內心愈發憤怒和崩潰,而表現出來的就是他越來越冷靜平淡。
糧食問題他一向重視,為此修築了許多糧倉,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儲存乃至與賑濟的制度,通常而言,他也確實不願意動用糧倉中的糧食——糧食是天下的根基,朝廷儲存糧食就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這不代表在遇到大規模饑荒的時候還不去賑濟災民,當年關中大旱,他就下令調動糧食賑濟關中。
畢竟,糧食是天下的根本,也是每個人的根本。
百姓們平日裡相當好管理,甚至因為徭役累死都不會引起太大的動盪——比起他們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東西可吃——民夫的家人大多數都就這麼默預設了。
但是當百姓們發現,他們許多人都沒有東西吃了,而且眼見的未來也沒有什麼糧食,全家人都可能會餓死,那他們就會變成最可怕的反叛力量。
朝廷儲存糧食,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朝廷乃至皇帝本人的地位和權力,一方面是為了以備各種政治方面的需求,還有一方面,就是為了應對大片饑荒的情況。
但是楊廣在幹什麼?
天下饑荒成這個樣子——那些個百姓都跑到“歷代·天下”中質問朝廷了,說明他們確實處在饑荒之中而沒有見著糧食,大隋的官員們在幹什麼?
現在,朝廷不按照計劃、有序有條理有控制地開倉賑濟災民,穩定民心,穩定地方秩序,穩固朝廷的統治,還幹什麼?
糧倉裡面的糧食確實重要,但是不用在這個時候還等什麼?
等到日後,大隋徹底要完蛋的時候,被一群反賊攻破糧倉,把大隋這些年積攢下來的糧食變成他們反叛大隋的糧草?
到那個時候,糧倉裡面有再多的糧食,對於大隋而言還有什麼意義?!
【瓦崗寨,也叫作瓦崗軍,因起義地點為瓦崗,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滑縣而得名。】
【大業七年,一個叫做翟讓的人帶著同伴來到了瓦崗,選擇起義,成立了瓦崗寨。】
【翟讓,是東郡韋城人,韋城是如今河南滑縣一帶,而東郡這個行政區在開皇年間被廢除、大業年間又重新設立,治所就在滑臺城——同樣位於如今的河南滑縣。】
【翟讓出自農民家庭,少時父母雙亡,但翟讓本人好打抱不平,又有一身好武藝,因而在當地百姓中威望很高。大業年間,當地官府因翟讓在當地的名望,讓其擔任東郡法曹。】
【不過,好景不長,翟讓隨後因為犯罪而被下獄,並且判處死刑。】
【但,一個在當地威望很高,且好打抱不平的人,總是有著好人緣的,翟讓也不例外。】
【就在被下獄之後,一個叫做黃君漢——此人在隨後也是一個名人——的獄卒向來敬佩翟讓的為人,並且覺得翟讓實在驍勇,覺得他不應該就此死去,因此偷偷開啟了翟讓的枷鎖,把翟讓放了。】
【這其中,黃君漢的行為與單純的敬佩翟讓、不想讓敬佩之人就這麼死去不同,他還帶了一些投資的傾向,其父曾為汴州長史,贈汴州刺史;黃君漢本人在隨後的大業八年、楊廣徵召士卒攻打高句麗的時候從軍,因先登之功而受到獎賞,成為縣尉,隨後又成為本府司馬。】
【而在後來,黃君漢帶著自己的部下投奔瓦崗寨。】
【當然,不管黃君漢抱著什麼想法,總歸,他是把翟讓放了。】
【走之前,翟讓還非常擔心黃君漢接下來的處境,但黃君漢讓他不要擔心,還是儘快離開為妙。】
【於是,翟讓連夜奔逃,逃回了自己的家鄉。】
【回到家鄉後的翟讓發現,家鄉也不太平,大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