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章 青史經驗 (第2/4頁)

加入書籤

【“陳勝出於戍卒……海內豪傑之上,始雲合響應,並起而誅之……一戰而失利,不幸殞命於御者之手,身雖已死,然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洪邁)

【“陳涉首事不終,有漢因此而創業;賀拔元功夙殞,太祖藉此以開基。‘不有所廢,君何以興’?”】(令狐德棻)

【而陳勝本人在其後的史書之中,也被記載入了排在帝王的“本紀”之後,第二規格的王侯“世家”之中——如《晉世家》,《楚世家》,《陳涉世家》。】

【其人雖死,其名長存。】

【陳勝吳廣起義,乃至由此引動的秦末農民起義,乃是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和戰爭,其展現出來的力量,給統治者敲響了一記警鐘,其後的漢朝開始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這也是原因之一。】

【而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成為了漢初的風向標——大量“布衣將相”出現,乃至於布衣皇帝,從春秋時期就一直牢牢存在的“世侯世卿之局”,在此時變成了“布衣將相之局”,對漢初的政治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

【——當然,布衣將相不會一直存在,而當他們都蛻變成為新的“貴族”,並且日益腐化之後,那就是新一場鬥爭的開始。】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

作為一個難得的布衣出身、真的從農民起義中拼殺而出,最終成功登頂、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的皇帝,他對於大型的農民起義的史料都認真讀過。

由此,不僅瞭解了不少王朝末年的起義情況,還有了相當多的心得體會——畢竟,與旁的皇帝不同,他還能結合自身經歷,切身總結。

若說上一個能夠結合自身經驗的皇帝,那應當就是劉邦了。

自劉邦之後,朱元璋之前,剩餘的皇帝們並非沒有作戰經驗,但是卻再無從布衣階層中以起義方式最終登上帝位的存在了……啊不,劉秀大約也還能算是一個。

但不管如何,這樣的人數在整個歷史上的皇帝數量中,佔比都是極為稀少的。

也正因為這樣的出身,布衣皇帝們通常對於百姓更為在意——不論是由於出身的感情,還是由於自己清楚農民起義所具有的能量。

朱元璋也同樣如此,而他從這後來的幾段敘述中卻察覺到了讓他深感不妙的東西。

布衣將相能夠存在多久?布衣將相之後呢?

他以起義鑄就大明,後來呢?後來的大明,難道也要被一支支農民起義的軍隊所摧毀嗎?

朱元璋完全不願意接受這個可能。

儘管他是農民出身,清楚地知道農民選擇起義的真正原因必然是活不下去、朝廷混亂,他也不願意接受。

誰讓他現在已經不再是那個農民了呢?

-

“不以所廢,君何以興?”對於第二段關於陳勝的評語,李世民頗有感觸,因為這涉及到了大唐,“不有廢也,君何以興?”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是誰所說,但是確實如此——惜晉獻公死後,晉國大夫裡克先後殺死了三名公子,晉惠公即位,即位後立刻殺裡克,裡克對晉惠公道:不有廢也,君何以興?如果沒有我除掉那三名公子,如何能夠由您來即位呢?

隨後,便是那句流傳千古的“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只不過後半句,變成了何患無辭。

而陳勝興起又敗亡,才有漢朝得以有了創立的機會;賀拔嶽建立了重大的功業而隨後身隕,卻也奠定了大唐起業的基礎之一。

——賀拔嶽,關隴集團的整合組建之人,以及關隴集團的第一代首領,北魏名將,死於侯莫陳悅之手。

作為大唐皇帝,也作為關隴集團之一的李家,都不會忘記這個人物。

-

嬴政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