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7章 長期問題·流寇主義 (第3/4頁)

加入書籤

先前的地方撤離,直接放棄了這個地方,絲毫沒有說留下人馬真正經營一地的想法。】

【簡而言之,用我們的說法來講,就是從來沒想過要建立一個根據地。】

【同時,他們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也沒有全域性規劃,沒有整體戰略,對於獲勝之後該做什麼事情、如何管理當地、採取什麼措施,也都沒有任何規劃。】

【首先是根據地,一說起這個詞,相信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些著名的也是關鍵的例子。】

【根據地是什麼?是根基,是人、群體、組織賴以生存的基地或者基礎,就比如通常而言,一個人的家就是這個人的根據地。】

【當然,我們通常使用根據地這個詞的時候,是用在軍事之中,根據地就是能夠以此為據點,進行長期的武裝鬥爭的地方,也是軍事指揮的中心地區。】

【用一個不是非常恰當但很形象的比方就是,革命——打天下,要有根據地,就相當於人要有屁股。】

【但是赤眉軍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這樣的根據地,他們也沒有想過要建設一個根據地。】

【根據地並不是說佔領一個地方就算,而是需要花費心思認真經營一個地方,在當地進行政權建設、擁有政府職能——在古代就是有官府權威和職能、擁有當地百姓的認同……】

【簡單一點表述的話,就是一個穩定的大後方,這個後方不會在大軍離開作戰之後重新變得混亂、不會在沒有大量軍隊駐紮之後就反對這一政權,還會穩定地提供糧草、物資、人力的支援。】

【劉秀當然是做到了這一點,但是赤眉軍卻從未有過,綠林軍其實也沒有多少。】

趙光義不屑地嗤笑出聲:“是以光武帝為中興之主,赤眉軍不過是賊寇而已。”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朝廷才會稱呼那些所謂的“起義軍”為賊寇、盜賊——他們這種四處流竄,不事生產,根本沒有自己的領地的傢伙,難道不是賊寇嗎?

想要建立一個真正的政權,怎麼可能沒有一塊完全在掌握之中的、有著正常的耕種生產活動的土地?不論是久遠的漢高祖,還是光武帝,或者後來的三國,再如之後的隋唐,誰在奪取天下、建立政權的時候,手中沒有自己的領土和子民?

就是較為混亂的時期,沒有充足的百姓來耕種,聰明人也都要建設軍墾呢。

而這赤眉軍,或者如今大宋境內的那些賊寇,沒有一個在短暫地奪取了一地的政權之後,想著鼓勵百姓耕種,打好基礎壯大自身。

他們都是四處作戰,跑到一個地方打一仗就又換一個地方——如果說大宋如今的這些賊寇礙於朝廷的強大,沒有辦法停留在一個地方的話,那赤眉軍可沒有這種煩惱。

樊崇後期都能聚集到三十萬人,難道不能佔領住一個地方好好打基礎嗎?

長安或許困難了一些,可是他起家的東部、琅琊郡可沒有什麼其他勢力能夠分他的地盤。

但是他沒有,他只是四處作戰,進攻城池然後掠奪糧草;等到進了長安,這種行為還更加嚴重了。

所以,從內心之中,趙光義對於這種所謂的起義軍是完全瞧不上眼的——至於說他們可能對江山帶來的負面影響,趙光義當然相當不滿。

【那他們是什麼呢?是典型的“流寇主義”。】

【流寇主義,這詞兒想來有不少人應當感覺有點熟悉,具體內容在選集的第一卷中。】

【這種主義有三個表現,第一點就是,他們不願意紮根在一個地方、老老實實地去建設一個地方、建立一個政權,並以此獲得當地的認可,隨後再一步步做大做強,而是隻想要四處流動作戰,到處打仗,以此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第二點,在於他們在擴張自己的軍隊的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