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8章 興亡過耳,華屋山丘 (第2/4頁)

加入書籤

眩。

在朝廷還強盛之時或許還無妨,但是等到朝廷變弱、等到天下情況變化,若是有人想要反叛、還看到了記載有這些內容的書籍的話……

他大明的江山可怎麼辦?!他老朱家的子孫又怎麼辦?!

這書中的內容,確實是句句箴言,但是為什麼要寫呢?寫書之人到底是誰,他腦子真的沒有問題嗎?當時的朝廷難道就能允許他光明正大的將這本書出版發行?

-

而各個有心起義、已經起義或者正在面臨敗局的起義軍將領們,則是在認真地記憶和思考這段內容。

“原來一路打下去是錯誤的嗎?”樊崇愕然,這完全有違他的認知,他原本以為只要自己一路打過去、然後達到長安,扶持一個皇帝,就能坐擁這一整個天下。

難道這是不對的嗎?不能這麼一路打下去嗎?可他的赤眉軍明明能夠打勝仗的啊!

經營地方,經營……究竟要怎麼經營才算是真正的“經營”?

他佔領一個地方,打掉那個地方的官府,讓赤眉軍的將領去控制那個地方,不是經營嗎?他在琅琊郡等地的時候,也沒有把所有攻破的城池都撒手不管啊。

難道他原本的那些做法還不算“經營”?那要怎麼做,指揮農民們耕種,讓黔首們正常經營買賣——他雖然沒有管過,但也沒有禁止。這樣不對?……

劉秀,劉秀是怎麼做的?

現在那個劉秀還在河北一帶,還沒有得到洛陽——但是河北也有不少地方處於劉秀的掌控之下了。

他可以參考一下劉秀是怎麼做的,還來得及!

樊崇可以嘗試參考劉秀,但是其他時期的不少起義軍將領們卻有些麻爪,他們在當下並沒有可以直接參考的物件啊!

要是翻看史書,那當然有可以參考的物件,即使有些人沒讀過書,但目前透過這個神蹟也知道了劉秀;可是,讀書也是一種能力,有不少人不是不能讀,但是卻磕磕絆絆、不少地方理解的不甚清楚——況且,史書上多有春秋筆法,壓根沒有具體的操作細節。

所以,現實中的參考物件非常重要。

但是他們能夠參考誰?別的起義軍?那還不如他們自己。

再說了,“治理”“建設”這個東西,大家都沒有什麼經驗,要說誰有經驗……那大約是朝廷吧。

可是參考朝廷……要是朝廷沒問題,他們也不會起義啊。

不是不能參考朝廷,可要是一不小心參考到溝裡面去可怎麼辦?

【再來說綠林軍。】

【綠林軍,作為最初最大的一支起義力量,從一群衣不蔽體的農民,因為快要餓死而選擇起義,到後來迅速壯大,四方出擊直至覆滅王莽新朝,再到後來混亂和自相殘殺繼而滅亡,速度都相當之快。】

【發展的快,獲勝的快,敗亡的也快。】

【而綠林軍的這種“快”,也不僅僅體現在綠林軍身上,赤眉軍同樣也很快,後來的各種農民起義,基本上也都速度非常之快——這也是一種典型的特點。】

【用我們當前的表述來講,這就是“舊式”的農民革命的一個縮影,它反映了整個“舊式”農民革命的狀況和特點。】

【綠林軍最初的首領王匡和王鳳,雖然在農民中有些聲望,但他們本身也是農民出身,並沒有什麼學習經歷或者其他經歷,而綠林軍的最初成員和日後的大部分成員,也都是出身鄉野,是最平凡的百姓。】

【他們都具有同一個特徵,即文化程度非常有限,基本上是目不識丁,更遑論瞭解經典。】

【而作為普通百姓,他們有著明顯的侷限性——缺乏一切資源,不僅是他們能夠意識到的錢糧的匱乏,更有他們意識不到的資訊、知識、認知的匱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