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章 一切的開始 (第3/4頁)

加入書籤

間隔帶來了字詞含義的不少演化,以至於秦朝時期的人們想要理解這兩個詞要更為困難。

當然,仔細揣摩的話,還是能夠得出一二結論的。

鑑於六國遺民的不安分,嬴政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些人想要反抗大秦的統治:“傳令下去,各地加強對六國遺民的防範。”

雖然迄今為止,還沒有這兩個詞的出現,但是在貴族的引導下,奴隸和黔首暴動進而導致國君出逃的事情可不少見,譬如衛國的衛出公和衛後莊公;再比如魯國那邊的盜蹠一事,給魯國帶來的影響可不算小。

所以,這莫非是暗指大秦會因為這些復國之心不死的六國貴族們而產生巨大的動盪?

——不怪嬴政這麼想,實在是到目前為止,因為“起義”“造反”而亡國的朝廷,還沒有出現。

以及,這個聲音說“歷史”,還有“華夏古代”……這個用詞,倘若不是這個天上的“神蹟”對於詞語含義的理解與大秦天差地別,那……

【在講述具體的故事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起義造反的定義——是的,這是一個模板流程。】

聲音語調輕鬆,彷彿在講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絲毫不覺得這個內容有什麼不妥之處。

【起義和造反,雖然大略上是可以指代同一個含義,沒錯,就是我們都知道的那個意思;但是實際上也有些微妙的差別。】

【造反這個詞,實際上更偏向於民間的俗語,是對政變、謀反、以及有武裝的行動的俗稱。】

【而起義,則更為正式一些,通常可以指主持正義起兵,還可以指一部分軍人士兵投靠義師、撥亂反正。】

【在華夏古代,主要的起義造反事業,就是農民起義;如果將時間線往前推,那麼還包括一些奴隸起義。】

伴隨著講述,天邊還出現了一幕幕的農民起義畫面:

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甚至瘦的和麻桿一樣的農民們,聚集在了一起,揮舞著一切能夠充作武器的東西,離開了視若生命的田地——也或許,是他們原本就沒有自己的田地——化作一道道洪流……

儘管他們其中不少不要說鎧甲武器,連衣衫都破破爛爛,不過勉強蔽體,其中不乏有赤腳行進之人,但是彙集而成的洪流也足以讓任何一個朝廷全面震動。

朱元璋對此表示贊同,回想當年的一路艱辛歷程,他不由感嘆:“咱確實是造了那元朝的反,也確實是為了正義,撥亂反正!”

雖然最開始不過是為了求得生存,但是若非心中有那麼一口氣,他又何必投奔起義軍?推翻元朝,還中原一個朗朗乾坤,不正是正義之舉?!

他建立大明,當然是想要給中原百姓們一個好日子,讓他們不必再掙扎求生,不必再日日擔憂自己第二天能否醒來、自己的親屬還能否醒來……

當然,他同樣也是想要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好的未來,老朱家的人不用再像他一樣為了一口飯吃絞盡腦汁,可以衣食無憂生活富裕。但這也不過是人之常情罷了。

不過,現在的朱元璋看著那樣震動天地的起義的洪流,除了對自己過往經歷的懷念,警惕和忌諱之情也自心底裡油然而生。

這股力量,當初推翻了看起來聲勢浩大的元朝,若有朝一日落到了大明的頭上,難道不會對大明構成威脅嗎?

嬴政和眾大臣們眼角都微微抽動了幾下。

農民起義暫且放到一邊,大秦和大秦之前都還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但是,奴隸起義?

那些奴隸——當然,像是衛後莊公和衛出公那樣,確實是有些過分,但是他們的行為也並不是什麼獨一份的存在,那畢竟是奴隸——也能稱得上“起義”?

農民,看起來還是與“民”這個範疇相關的存在;但是奴隸可完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